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俞正声被两岸“同名村”活动图片展所吸引

俞正声被两岸“同名村”活动图片展所吸引

更新时间:2014-08-2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海峡之声网(记者江德能)第六届海峡论坛“同名村一家亲”联谊活动同名村茶叙恳亲会6月中旬在厦门集美板桥村热烈开展。在本届“同名村.一家亲”板桥活动现场,海峡之声记者采访到了促成海峡论坛同名村活动热络开展的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海峡两岸“同名同宗村交流中心”主任陆炳文先生,另外一位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同时也是大陆方面“同名同宗村交流中心”主任朱定波先生。在今年的同名村交流活动中,陆炳文先生作为代表向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汇报了两岸同名村相关概况,而朱定波则为同名村及台湾同胞至大陆的寻根问祖、对接等做了大量工作。
  陆炳文1943年生于福建省古田县,1949年随母亲到台湾,1965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教过书,当过教授。2001年陆炳文第一次重返故土,从此身体力行致力于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活动。陆炳文表示,自从两岸全面“三通”实现后,两岸人民往来更加方便,福建与台湾又日益形成“一日生活圈”,这就是和谐社会、和谐海峡的具体表现。
  陆炳文曾是台湾高阶文官,作为促成两岸同名村交流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对类似“两岸同名村交流活动”这种根亲血脉文化的交流积极向往并极力促成。
  两岸同名村活动是去年第五届海峡论坛首次举办的。一年多来,同名村乡亲交流非常频繁。陆炳文表示,以往的交流活动都比较偏重高层,这次直接走入基层。特别是为了筹备这一次的同名村交流活动,福建相关方面的官员、学者、专家亲临台湾各县市找寻同名村较有代表性的宗亲,这一点让他印象深刻,也深为感动。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6月15日在第六届海峡论坛致辞时特别提到并嘉许了两岸“同名村”活动。他坦言自己被两岸“同名村”活动图片展所吸引。俞正声指出,两岸同名村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天亲的真实写照。每个同名村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记载着先人几百年前“唐山过台湾,心肝结归团(闽南话“纠结、艰辛意”)”、打拼“讨生活”的深深艰辛,凝聚着几十年前手足同胞骨肉分离、天各一方、遥盼亲人团聚的浓浓思念,更延续着中华儿女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对故土永恒的眷恋之情。
  可见“同名村”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让俞主席印象深刻。而在论坛开幕前夕,俞正声就特别参观了两岸“同名村”活动图片展。当时,作为同名村交流活动的大会代表,陆炳文就活动的开展及缘起向俞主席整整做了十五分钟的汇报。“在这里我也了解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于这个同名活动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里头的确会起到相当大的一个作用,尤其让他了解这次来了台湾24个县市里头的19个县市的36个姓的200多宗亲和此地100多个宗亲能够对接。”陆炳文介绍说。
  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陆炳文同时还是台北中华粥会会长。他介绍说,儒家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这些思想已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了数千年,粥会的起源就是取和谐之意。
  他还特别以“米”和“粥”作比方,指出同名村交流活动实际就是透过血浓于水、透过水乳交融的情况,体现了两岸一家亲走向两岸一家人:“我跟俞主席在简介同名村交流活动的最后,把这个展板看完以后,特别拿出我这次带来的一包台湾台东的池上米来,我跟主席说去年我们在泉州办了族谱对接,有一位朋友在我在台上讲话做了总结以后,送我一包米,听说是东北产的大米。我拿回家,就跟太太说煮个稀饭,叫我太太把台湾米混进去,煮完之后就问我太太说你看,这两岸一锅米,煮成两岸一锅粥,水跟米都分不出来了。即使那粒米粒也分不出来哪一粒是台湾米,哪一粒是大陆米,所以这就象征了同名村的活动实际上就是透过血浓于水、透过水乳交融的情况,它体现了两岸一家亲走向两岸一家人。所以我说这个“米”字,在台湾用繁体字写,在大陆用简体字写,一笔都写不出两个米字来,对不对,米字的繁体、简体是一样的。第二个我说米字在中国传统五千年来始终认为是八八是米寿,所以我期盼两岸同名村的活动好好地办下去。”(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4-07-10)


陆炳文接受海峡之声记者专访                                                  俞正声听取陆炳文“同名村”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