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文用180张粥照 图说90年粥会史
(粥会新闻中心讯)1958年8月23日,是海峡两岸关系史上最关键的一天,当天大陆对岸的福建沿海地区,向台湾最前线的大小金门,采用全面性滥射的炮火战术,全日落弹数高达五万七千余发,最密集时落弹尤其集中,两小时内竟达四万余发,之后的炮战时打时停,再恢复火炮攻势之际,主要目标则指向水头码头,企图阻止中华民国海空运补工作,以达到封锁金门的目的。尔后又展开单打双不打,如此一直持续到1979年,历时21载的金门炮击,双方交锋才正式划上句号,这就是国共内战史上,罕见的隔海隔空交火,所谓「八、二三炮战」。陆炳文说。
这埸炮战被共军挑起后,国军也不甘示弱,很快便开始反击,对岸的炮阵地首当其冲,遂引起国人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文化人有了反思,左思右想所不解的事,难道交战会是解决两岸问题唯一的方式?难道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不能动口不动手?炮战继续打来打去交火了三个月,亦即1958年11月22号冬至日,就在我们今天举办「粥会九十年 演讲及座谈」会场所在地、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后侧,平睡莲荷花池对岸的献堂馆里,台北粥会倡复首集静悄悄地举行,油印约笺中粥点候光的表面理由,打字:为筹议庐观光服务进行事宜,明眼的粥友一看便知所为何来!当年之所以如此低调行事,谅系避免集会结社在戒严时期事涉敏感,不得不以光冕堂皇的说词来避人耳目,而此一旧件如今并存于国史馆吴稚晖专档,56年后的今日回想过往,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也已10年,重新检视旧件与旧事,颇有得来不易、值得珍惜之感。
这埸专题演讲主讲人、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陆炳文,日前用180张新旧粥照,图说90年粥会发展史,开场白先把粥会在台倡复,其间真正原因细说从头。这场演讲会辅以计算机简报系统,名为「粥会九旬‧雅集晋百-中华粥会九十周年庆大张旗鼓」,有别于九十年粥会展,定位在「粥会九旬‧雅集晋百-中华粥会九十周年庆大展鸿图」。
粥会九十年演讲及座谈会,顾名思义有演讲也有座谈,因此23日下午会上,发言者异常踊跃,先后有丁之发上将,蔡鼎新大师,刘达运中将,王诣典中将,赖宗烟将军,杜学斌将军,赵善灿将军,陈正娟,辜瑞兰,刘彬彬,吴其萃,连明富,冯士彭等,大家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发表感言,对粥会过去有缅怀,亦对未来怀有憧憬,在场粥友及粥会之友一般咸信,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交流会。
陆炳文的精彩演讲,先从最近的一次两岸文化交流破题,亦即「化外化:化外之地, 化外之民的教化启廸」。他说,今年6月15日上午,1万2千多位两岸同胞,在厦门参加第六届海峡论坛,会众中十之八九是来自台闽地区各界人士,我作为台湾嘉宾代表,大会前被安排了会见,与前来出席的大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先生,有足足15分钟的互动;我们首先互致问候,再引导参观了两岸“同名村活动图片展”,介绍了两岸同宗同名村族谱交流情况。我在简报告结束前一刻,拿出一份特别的礼物,当众送给了俞主席,那是一包台东特产池上米,那包大米内有什么意涵?
陆炳文当面解释说,「希望把这包台湾米,回去加入大陆的米,掺在一起煮成一锅粥,这锅粥已分不出来水跟米,也分不出来台湾米跟大陆米;两岸同胞的亲情,就像煮成粥的一锅米,同样都不能分离」。大陆领导人俞主席当场作出回应,「海峡两岸不可分离,把两岸的米掺在一块,实在分不出谁是谁;我们血脉相连,命运也相连,未来也相连,谢谢你和你的米!希望我们常来常往」。
当时有不少大陆高层领导在场,见证了这段言简意赅的对话;更多的记者恰好在采访,记录了这幕意味深长的场景。米粥在两岸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中,早就饱含特殊的意义,套用时髦的话来说,正是和谐共进,和睦共处,和平共存。在5000年前的草莱时代,相传黄帝“始烹谷为粥”、“初教民做糜”,中华民族共同始祖,黄帝史称粥祖,那时便初具和谐社会雏型,和谐文化因此开始发微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爱好“和”的民族,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一个“和”字,而传承中华文化最到位的地方,举世公认就在我们台湾,中华文明发皇于台湾,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有不算短的时间,台湾连同多数先民所来处,亦即闽粤皆属南蛮之地,处于蛮荒化外,养育化外之民,粥糜已不全然是家常便饭而已,粥文化的“和”实即居民精神养分来源。陆炳文侃侃而谈。
连横在《台湾通史》书中,说出台湾史话化外话,化外台湾人,闽粤之族也;中原河洛人,黄帝之冑也。所以说,河洛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源,台湾人会报本返始,回到大陆寻根问祖;大陆人为朱熹过化足迹,也想来台湾溯源探亲,中国人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的心情,不言可喻。如何完美记录下这些“和”的史实?当然有赖于文献文物,其中文字与图照尤被仰仗。说到图照部分,相机不可或缺,中国近代史靠镜头去捕捉史料,近代上第一个文人雅集也靠它来写真;至于文字部分,国史档案真实记载粥会其来有自,粥会也是国史上唯一列名的文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