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文是粥会发扬光大的最大功臣 * 丁之发
更新时间:2014-08-24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陆炳文是粥会发扬光大的最大功臣 * 丁之发
历史博物馆张馆长、国史馆叶副馆长、国画大师李奇荗老师、各位贵宾、各位粥友、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年是本会成立九十周年庆,非常感谢历史博物馆为此,特别举办了这次展览。尤其是今天的开幕典礼,承蒙各位贵宾在百忙中前来参加,益增展览的光彩。特别代表全体粥友,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与欢迎!
大家都知道,粥会成立至今已经九十年,是一个在国史馆列有专档,中华民国历史最悠久的人文社团,奉行的旨趣是「闲话家常,笑谈古今」。但我一直好奇:为甚么能传承这么长久?是如何成立?为何能吸引这么多各界名人参与。
粥会纯属民间人文社团,虽然参与的文人雅士,多为政府相关机构的名人鸿儒,但对所有参与者,均不事迎送,入座就用粥,约集自由自在。
粥集文会的成立缘起,更要追溯到民国十一年,有十多位喜爱品茶、且志趣相投的读书人,相约每隔几天,就到上海一乐天茶馆,泡茶聊天,喜乐自在,谈笑风生。直到民国十三年一月十三日,由当时经常作东的丁福保居士,主动邀约茶宴的同好,并提供场地与粥食,也约定每周一,另行结伴至丁家吃粥。就这样的由一壶热茶,改以一锅热粥、四碟小菜,就形成了粥会最初聚会的模式。
等到民国三十年,上海沦陷,粥会中断。政府迁都重庆后,吴稚晖粥贤,想念丁福保等留在上海部份粥友,在重庆召集了部份第二代,恢复吃粥的聚会,直至抗战胜利返都,始终保持不收会费、不发请柬、不作迎送、无拘无束、来去自由的上海约集模式。
后来政府播迁来台,粥友们先后来到台湾,最初大家因生活无着,无暇顾及粥会。直至民国四十七年,吴稚晖逝世五周年。吴老的衣钵传人狄膺粥贤,未忘恩师遗志:「希望粥集能在台湾复会」。于是告知沈眏冬粥贤,并促其尽速筹备,乃于是年冬至,终在台北恢复了粥会,名为「台北粥会」,直到民国八十七年,易名「中华粥会」至今。
大家都知道:粥会奉行的旨趣,是「闲话家常,笑谈古今」。前者就是聚会时不谈论「官事」;后一句则包含有谈论与关心「国事」的意味。不过大多时候,还是以艺文讨论为主题。因此形成了今日的聚会,多以书画艺文、笔会交流、专题演讲、旅游安排、余兴节目等为主要内容。
十年前,累计参与粥会的人数,已经超过千人,而经常出席的人数,则在两百人上下。当时,除了台北中华粥会外,亦先后在金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以及南美乌拉圭等地,成立了粥会组织。
至于为何能吸收这么多名人雅士参与?我想,这可能与创会的成员有关。因为当年的成员中,就有丁福保、吴稚晖、钱化佛、庄蕴宽、蒋维乔、裘葆良等名人雅士。经他们不断的呼朋引伴,把志同道合的人吸引前来闲谈雅聚,自然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至于粥会的蓬勃发展,则是陆炳文教授接掌台北中华粥会后,极积经营而创造的成绩,目前全球已成立了一百零六个粥会。因此陆总会长,应是本会发扬光大的最大功臣,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他表达我们最大的敬意。
最后祝福今天与会各位先进贵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想事成!谢谢大家!(全球粥会世界总会名誉总会长丁之发上将2014年8月22日在粥会九十年粥贤书画手札展开幕典礼上的讲话)
历史博物馆张馆长、国史馆叶副馆长、国画大师李奇荗老师、各位贵宾、各位粥友、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年是本会成立九十周年庆,非常感谢历史博物馆为此,特别举办了这次展览。尤其是今天的开幕典礼,承蒙各位贵宾在百忙中前来参加,益增展览的光彩。特别代表全体粥友,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与欢迎!
大家都知道,粥会成立至今已经九十年,是一个在国史馆列有专档,中华民国历史最悠久的人文社团,奉行的旨趣是「闲话家常,笑谈古今」。但我一直好奇:为甚么能传承这么长久?是如何成立?为何能吸引这么多各界名人参与。
粥会纯属民间人文社团,虽然参与的文人雅士,多为政府相关机构的名人鸿儒,但对所有参与者,均不事迎送,入座就用粥,约集自由自在。
粥集文会的成立缘起,更要追溯到民国十一年,有十多位喜爱品茶、且志趣相投的读书人,相约每隔几天,就到上海一乐天茶馆,泡茶聊天,喜乐自在,谈笑风生。直到民国十三年一月十三日,由当时经常作东的丁福保居士,主动邀约茶宴的同好,并提供场地与粥食,也约定每周一,另行结伴至丁家吃粥。就这样的由一壶热茶,改以一锅热粥、四碟小菜,就形成了粥会最初聚会的模式。
等到民国三十年,上海沦陷,粥会中断。政府迁都重庆后,吴稚晖粥贤,想念丁福保等留在上海部份粥友,在重庆召集了部份第二代,恢复吃粥的聚会,直至抗战胜利返都,始终保持不收会费、不发请柬、不作迎送、无拘无束、来去自由的上海约集模式。
后来政府播迁来台,粥友们先后来到台湾,最初大家因生活无着,无暇顾及粥会。直至民国四十七年,吴稚晖逝世五周年。吴老的衣钵传人狄膺粥贤,未忘恩师遗志:「希望粥集能在台湾复会」。于是告知沈眏冬粥贤,并促其尽速筹备,乃于是年冬至,终在台北恢复了粥会,名为「台北粥会」,直到民国八十七年,易名「中华粥会」至今。
大家都知道:粥会奉行的旨趣,是「闲话家常,笑谈古今」。前者就是聚会时不谈论「官事」;后一句则包含有谈论与关心「国事」的意味。不过大多时候,还是以艺文讨论为主题。因此形成了今日的聚会,多以书画艺文、笔会交流、专题演讲、旅游安排、余兴节目等为主要内容。
十年前,累计参与粥会的人数,已经超过千人,而经常出席的人数,则在两百人上下。当时,除了台北中华粥会外,亦先后在金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以及南美乌拉圭等地,成立了粥会组织。
至于为何能吸收这么多名人雅士参与?我想,这可能与创会的成员有关。因为当年的成员中,就有丁福保、吴稚晖、钱化佛、庄蕴宽、蒋维乔、裘葆良等名人雅士。经他们不断的呼朋引伴,把志同道合的人吸引前来闲谈雅聚,自然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至于粥会的蓬勃发展,则是陆炳文教授接掌台北中华粥会后,极积经营而创造的成绩,目前全球已成立了一百零六个粥会。因此陆总会长,应是本会发扬光大的最大功臣,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他表达我们最大的敬意。
最后祝福今天与会各位先进贵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想事成!谢谢大家!(全球粥会世界总会名誉总会长丁之发上将2014年8月22日在粥会九十年粥贤书画手札展开幕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