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统战不是共产党专利 统一亦非国民党专项*陆炳文

统战不是共产党专利 统一亦非国民党专项*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4-06-29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今年欣逢黄埔军校创立90周年、中华粥会创立90周年,文武双双届满九旬大庆。今天我全球粥友代表团一行43人,内中云集国军将星16颗,专谒广州黄埔军校旧址,抚今追昔,与有荣焉。回顾《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24年1月13日条载「丁福保等创粥会于上海,自此成为文化人士之雅集」。同年6月16日条载「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孙大元帅亲致训词,勉立志做革命军,肩负救国救民的责任」。如今兼而并顾这两件事,一小一大、一文一武,却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也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其影响力。
话说1912年1月1日,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但是民初各地仍旧军阀割据,国民党独缺自己的革命武力,又欠缺建立革命军队的经验,黄埔建校建军遂应运而生。1921年12月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桂林,与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会面;马林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以中国国民党和苏联合作为前提,会谈的内容总共只有三项:1、改组国民党,与社会各阶层,农民及劳工大众联合;2、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3、谋求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其中1、3两项,今天看起来,联俄容共其实就是「统战」。
因此我要说的是,黄埔军校时代就有「统战」之实,当然「统战」一词出现已属后话。日前国民党中央大陆事务部主任桂宏诚,在谈到海峡两岸青年认知差异时,提到台湾人民对「统战」概念的认知不同。他指出,多数台湾人和学生可能不太清楚「统战」内涵,单看字面好像台湾就快要被「统一」;而大陆方面或许也并不清楚,「统战」这两个字眼一再出现,甚至改头换面刻意去隐藏,都只会加深台湾同胞对两岸发展的疑惧,包括各省市自治区统战部长,改以各地海外联谊会长名义入台,此种做法欲盖弥彰,更容易启人疑窦而排斥,授人以来岛内做统战的口实。这样的不理解与反对声浪,早就相当程度存在于台湾社会,北京当局似乎未曾听闻,抑且不曾认知到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不仅仅台湾百姓不理解统战,即使国民党党工及党员同志,亦复如此搞不清楚统战。我在很久很久以前,便接触到中共党史及共产国际资料,深知「统战」一词乃「统一战线」的简称,然而此一词汇系出自何方神圣的发明?内部文件指称历历,这是毛泽东最早提出来的,本来在国共内战时期,提出以抗日为优先,打出口号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阶段的统战,则以台湾回归为首要目标,名之为「爱国统一战线」,不同时朝的统战固然对象不同,使用名称也未尽相同,但相同的是统战手法,诚所谓「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
我的解读统战,可是与众不同,以现代公共关系学术语来比拟,统战等同交朋友、做公关,事有缓急之分,对象亦有亲疏之别。其实应对统战解释为,结合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政党、集团、民族、地区乃至于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阶段性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基础上,组成坚壁清野的政治联盟。广义来说,统战就是在不同时期,结交不同需要的朋友,化敌为友达成某些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目前国共交流稳定,大陆再行拉拢新党和亲民党,而民共交往也开始浮上台面,大做公关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见统战不是共产党专利,谁都可以如法泡制,只是中共师承共产国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的比谁都高明。
至于「统战」不等于「统一」,完全是基本常识问题。「统一」是阶段性任务,「统战」实即任务型公关手法;「统战」是常态型工作,「统一」则为长期性关系发展。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曾在2007年竞选总统时,提出两岸政见为「不统、不独、不武」;当时我就极力反对,原因在于不统和不独,不应该成为国民党的选项,「统一」天经地义是唯一的专项,当初国民党把「国家统一纲领」立法,就没有理由放弃国家「统一」主张。
而坚决主张国族一统者,在台有如我这样的人,当前愈来愈受到挑战和考验,尤其是面对台湾的多元社会,年轻人主体意识愈来愈强烈,相对于大陆年轻人坚称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我并不认为必然会引起冲突;因为近日才有在台陆生公开说,台湾无疑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也不希望这里被中共统治,更不想看到两岸爆发战争,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既是主流民意,又是大势所趋,中国未来取决于文明导向,绝非任何政党说了就算数。(7月8日在广州黄埔军校的讲话)

[陆家言录]统战不是共产党专利,有自信就无惧于统战;统一亦非国民党专项,有互信就无惧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