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余光中《洛阳桥》诗在南台以南管谱新艺

余光中《洛阳桥》诗在南台以南管谱新艺

更新时间:2014-05-25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日前,我全球中华粥会世界总会长、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在南台湾的高雄西子湾畔、中山大学文学院拜访了台湾文联名誉主席余光中大师,余大师曾欣然替两岸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题名衔,也蒙题词「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在半个多小时的辟室交谈中,余大师显然还特别关注两件事:
其一、40句长诗作品《洛阳桥》问世后,泉州市政府说是要据以改编,推出一出大型闽南语歌舞剧,到底排练到什么程度了,该剧何时可以正式公演?让他有机会亲自到场现身首演典礼;其二、2012年12月20日在永春县老家,慎重其事奠基的余光中文学馆,目前新建工程进度如何?正等着把他的一些文稿、手稿、照片、以及台湾著名艺术家、叔叔余承尧的相关纪念物品捐给该馆。
据悉,做这两件事情都很有意义,可惜迄今进程未能尽如人意,到是在台湾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尤其是由「心心南管乐坊」担纲演出,乐坊创办人王心心用南管曲牌,谱写了诗人的诗作《洛阳桥》,去(2013)年10月18日已于文化部所属国立台湾文学馆隆重登场,现代诗与古南音共谱新艺,这令余光中格外开心而心花怒放,表示乐将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分享大家。
南管是台湾所保存中华传统音乐里,最古老的乐种,发源于中原,蓬勃于泉州,是仕绅人家厅堂的休闲雅乐,其乐曲包括「指」、「曲」、「谱」三种形式,演奏程序分为「奏指」、「唱曲」、「宿谱」三部分。王心心当天主唱,由她亲自谱曲的《洛阳桥》,系以「中滚」这个曲牌谱写,曲调强烈、高亢,原来内敛的诗变得情感奔放,聆赏个中奥妙的许多观众颇为之动容,老乐灵魂与现代文学的首次结合,带给爱乐者与新诗粉丝们全新感受,推荐此作一定要巡回各地演出,来满足广大爱好者的强烈需求,来弘扬光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心心也表示,以南管为现代诗谱曲,实现她多年来的想法;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深深感受到现代诗的感情深度,完全不亚于古典诗词,而南管与现代诗的结合,为南管艺术添了更多现代感,必定能让观众产生一些共鸣。王心心是当代华人最重要的南管音乐家之一,四岁开始学习南管,2003年创立「心心南管管乐坊」,以保存与推广南管音乐为志业,期望民众深入了解南管艺术之美。
进一步了解到,王心心出身于泉州南音世家,从小在丝竹声中熏染,是“坐透五把交椅”的南音全才。她学成于泉州故里,可说是成就于台湾。1992年来台加入汉唐乐府,2003年创立心心南管乐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发展了南音艺术。她将南音的演出、教学贯穿在她整个生命中,带出了一批南音的传承者,并在台湾及海外,最大限度地弘扬了这种古老又至美的乐种。
另一方面,众所皆知,没有余承尧,就没有汉唐乐府;没有汉唐乐府,也就没有新旧融合的台湾南管。可见艺文造诣深厚的余承尧,这一位余光中口中经常提到的叔叔,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和传承贡献良多。这位一生的经历与艺术成就,被大多数人视为异数的大家,却是无师自通,无特别的师承,也非正统科班出身,却凭借其未间断的游历、读书、写诗、炼字、吟咏山川以及研究音乐戏曲,成就出晚年一幅幅雄伟饱满又幽深灵动的自然景致。
余老的传奇人生,始自1917年投笔从戎,在军队中负责探勘与视察地形,因而中国雄伟的万水千山,都深植在他的脑海中。1924年,余承尧从日本学成回国,初担任教官,在对日战争初期,晋升为中将参议,负责战区督导。1946年,申请退役获准,开始经营药材生意,直到1968年;平日以读书、作诗、听南管、看展览自娱,1949年来台,就此一待就是台湾四十年,晚年曾返乡而终老厦门。
余承尧青少年就读永春中学时即以书法、古诗文名闻乡里,但平生最轰动的事情,是在北京家画廊展出的“余承尧书画作品展”,乃精选出台湾藏家所收的重要珍品,包括水墨、彩墨及书法各类;当时更配合汉唐乐府假座北京的表演,聆听丰富了余老人生阅历的南管乐曲,置身于临近咫尺万里,跃然纸上的书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