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联今开设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
更新时间:2014-05-21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今(21)日,我全球中华粥会世界总会长、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于拜会台湾文联名誉主席、在台闽籍知名乡亲余光中大师时,正式宣布台湾文联顷开设两岸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作为与大陆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中国闽台缘海峡两岸谱牒文献资料中心对口单位,共同推动“福建尾、台湾头”同宗同名村对接工作,并立即投入将在6月14日开办的第六届海峡论坛,实即组织台湾闽籍乡亲100余人,结伴到厦门和泉州两地,参加2014年首届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大会。
陆炳文今以台湾文联理事主席、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兼主任双重身分,带领由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为首的闽台同宗(同名)村族谱交流参访团一行4人,以及我新设同名村交流中心副主任林瑞典、总干事王伯宗、及连络处处长王桂明等,前往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拜见余光中,同时还请余大师当场为中心题名「两岸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也替同名村大会题词「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
上開这两件墨宝的如願到手、如喜到会,既是两岸携手【和谐之旅94】台闽同宗(同名)村镇姓氏宗祠族谱交流访活动,前后造访了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屏东、高雄等10多个县市共10日行的结束,也为闽台两个中心民间族谱交流合作的开始,又係開啓25天之后闽台超过25个同宗同名村对接的后续行动,更是以 “同名村、心连心”联谊为最大特点之本届海峡论坛的前置作业。
午后拜訪余光中,携屏东顶级荔枝作伴手礼,大师直夸玉荷包品种好、长相好、口碑好、味道好,一定会让苏轼垂涎三尺,憶起东坡大家獨鍾此水果,关于荔枝的诗果真不少,例如:《荔枝叹》诗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另作《惠州一绝》有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辞出中山大学,一行人经过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便入馆一探大厅墙壁镶嵌的余光中旧作《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全诗12句:「让春天从高雄登陆/让海峡用每一阵潮水/让潮水用每一阵浪花/向长长的堤岸呼喊/太阳回来了/从南回归线/让春天从高雄登陆/这轰动南部的消息/让木棉花的火把/用越野赛跑的速度/一路向北方传达/让春天从高雄登陆」。
这是大师20多年前移居高雄,为“木棉花文艺季”献上的主题诗,自此给高雄带来了自尊,盼从历史的创痕中再生。陆炳文向同行者介绍说,诗是余大师代表作之一,字则为故宫博物院书法家楚戈写的,原件现由全球粥会珍藏于泉州总会馆“承运阁”,并且高挂在馆区内之世界文化名人邨“余光中馆”。
记者发稿时,传来朱副馆长简讯,内容略以:「尊敬的陆先生,您好!我们已经安全回到泉州家里了,感谢您的一路帮助支持、和热情关照,再次谢谢!朱定波敬上」。陆炳文当即用电子邮件回复:「朱副馆长,短信敬悉,你我兄弟情谊,本該互相扶持,何况志趣相投,因此不必言谢。此行让我有机会重温20多年前,那段长达10余载田野调查的景况,同样是为了寻根探源,却有着不同的两样情。招呼不周,尚请海涵!下(6)月中旬闽南见,再为“索水与追日”事业,而协同一致去打拼吧!陆炳文敬复」。
陆炳文今以台湾文联理事主席、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兼主任双重身分,带领由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为首的闽台同宗(同名)村族谱交流参访团一行4人,以及我新设同名村交流中心副主任林瑞典、总干事王伯宗、及连络处处长王桂明等,前往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拜见余光中,同时还请余大师当场为中心题名「两岸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也替同名村大会题词「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
上開这两件墨宝的如願到手、如喜到会,既是两岸携手【和谐之旅94】台闽同宗(同名)村镇姓氏宗祠族谱交流访活动,前后造访了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屏东、高雄等10多个县市共10日行的结束,也为闽台两个中心民间族谱交流合作的开始,又係開啓25天之后闽台超过25个同宗同名村对接的后续行动,更是以 “同名村、心连心”联谊为最大特点之本届海峡论坛的前置作业。
午后拜訪余光中,携屏东顶级荔枝作伴手礼,大师直夸玉荷包品种好、长相好、口碑好、味道好,一定会让苏轼垂涎三尺,憶起东坡大家獨鍾此水果,关于荔枝的诗果真不少,例如:《荔枝叹》诗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另作《惠州一绝》有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辞出中山大学,一行人经过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便入馆一探大厅墙壁镶嵌的余光中旧作《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全诗12句:「让春天从高雄登陆/让海峡用每一阵潮水/让潮水用每一阵浪花/向长长的堤岸呼喊/太阳回来了/从南回归线/让春天从高雄登陆/这轰动南部的消息/让木棉花的火把/用越野赛跑的速度/一路向北方传达/让春天从高雄登陆」。
这是大师20多年前移居高雄,为“木棉花文艺季”献上的主题诗,自此给高雄带来了自尊,盼从历史的创痕中再生。陆炳文向同行者介绍说,诗是余大师代表作之一,字则为故宫博物院书法家楚戈写的,原件现由全球粥会珍藏于泉州总会馆“承运阁”,并且高挂在馆区内之世界文化名人邨“余光中馆”。
记者发稿时,传来朱副馆长简讯,内容略以:「尊敬的陆先生,您好!我们已经安全回到泉州家里了,感谢您的一路帮助支持、和热情关照,再次谢谢!朱定波敬上」。陆炳文当即用电子邮件回复:「朱副馆长,短信敬悉,你我兄弟情谊,本該互相扶持,何况志趣相投,因此不必言谢。此行让我有机会重温20多年前,那段长达10余载田野调查的景况,同样是为了寻根探源,却有着不同的两样情。招呼不周,尚请海涵!下(6)月中旬闽南见,再为“索水与追日”事业,而协同一致去打拼吧!陆炳文敬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