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一批台湾“粥友”向吴稚晖故居捐赠藏品

一批台湾“粥友”向吴稚晖故居捐赠藏品

更新时间:2014-03-18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华夏经纬网8月17日讯:日前,武进区雪堰镇吴稚晖故居来了一批台湾“粥友”,他们向吴稚晖故居捐赠了20件字画、文献和文物,作为“吴稚晖故居整理办公室”永久陈展藏品。

吴稚晖字敬恒,是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反清革命家、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出生于1865年的吴稚晖祖籍在武进雪堰桥,他的母亲邹氏则是无锡北门人。当时,武进与无锡的界划是以雪堰桥为界,桥南属无锡,桥北属武进。吴稚晖6岁时家贫母亡,由外祖母带去无锡抚养。他7岁时在无锡私塾读了10年书,23岁考取秀才,25岁中了举人,但他在北京会试中却名落孙山,因此他反对八股文。光绪二十一年,他在第三次赴京会试期间参加了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吴稚晖曾为在法国里昂利用庚款筹组中法大学出了许多力,并于民国10年(1921)出任中法大学校长,还亲返国内招生百余人赴法勤工俭学。吴稚晖一生不做官,宁可教书当编辑,有时穷得无米下锅便挂单卖字,因他的篆书居当时四大书法家之首,以维持他每天“两粥一饭,小荤大素”的规定。

1924年1月13日,他发起成立了“中华粥会”。7月28日,由台湾“中华粥会”理事长陆炳文、粥友周振华率领的晋谒“粥师”吴稚晖故居参访团,来常举办有关纪念活动,为台湾公共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山高水长——吴稚晖》进墨添彩,也为纪念吴稚晖140岁诞辰系列活动增光添油。(陈士行)(来源:华夏经纬网  2004-08-17 )

【编按】常州文史工作者徐霞梅,对于《一批台湾“粥友”向吴稚晖故居捐赠藏品》一文,有比较完整的描述与补充,她曾为文指出:2004年,陆炳文粥长在周振华粥友陪同下,带领台湾财团法人公共电视台从台北到常州、武进、无锡、上海、南京、金门全过程拍摄《山高水长——吴稚晖》纪录片,陆炳文还把周振华认真的撰写《随行拍片记》,刊登在《中华粥刊》上,为纪录片的拍摄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徐霞梅又说:2005年7月28日,周振华教授再度与台湾《中华粥会》理事长陆炳文一道,率领"吴稚晖故居参观团"到达常州,为台湾公共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山高水长——吴稚晖》着墨添彩,参访团向吴稚晖故居捐赠了20件字画,文献和文物,作为"吴稚晖故居整理办公室"永久陈展藏品。2007年春天,台湾《中华粥会》会长陆炳文再次率台北《中华粥会》会员赴大陆,在常州武进淹城钟楼与无锡武进两地粥会会员相聚,并举行了《吴敬恒先生遗札》的首发仪式。

徐霞梅说:1924年1月,吴稚晖在上海与好友丁福保、朱燮钧成立以"闲话家常,笑谈古今"为旨的《中华粥会》,并延续至今。2008年3月,位于雪堰镇南街中段四房里弄内的《吴稚晖故居》,被常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雪堰乡亲们视吴稚晖为地方的光荣和骄傲,平时自觉地守护着吴稚晖故居,每逢农历二月廿八,自发地聚在一起吃面,纪念吴稚晖的生辰。到了阳历十月三十日那天,乡亲们再次相聚喝粥,以最淳朴最真诚的平民方式,缅怀和纪念"世界学术文化伟人"吴稚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