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恩师沈之岳逝世20周年纪念文(下)* 陆炳文

恩师沈之岳逝世20周年纪念文(下)*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4-02-11 来源: 发布: 陆炳文 浏览:
历史轨迹告诉我们,在“大是大非” 大旗下,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坚信顺之则昌乃大势所趋,坚定反对台独逆流,坚守浩然正气必亡逆贼的民主阵营,站在民族大义这一制高点上看,台湾主流民意与大陆方不谋而合,国共双方似乎形成某种默契,对防止国族陷入分裂,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同样的情况亦发生在沈之岳身上,临终前最后两年的求解问题,被形容成「有智有勇治国有方,一保二主两边无伤」,大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评价这两句话之外,还自我评断「他俩都各为其主,为中华民族赤胆忠心」。探究这个表态不也是勇敢面对“大是大非”,在当前根本原则问题上,说出对得起良心的肺腑之言。
单论价值观、道德观,余认为并没有准确的“大是”、“大非”的定义,但在法则上、理论上,显然是存在的。在《对敌作战策略》册中,开宗明义说:「这一业务是兵学上属于高级技术,而且又是充满理论、法则的一个问题」。另段文字补充:「古今中外的兵学家,主要任务就是用智能之战,从事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如何的获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致胜之道」。古往今来,屈人之兵而能不战,或战于微,战于无形,战于机先,战于敌后,战于未发,诚皆“大是大非”的极致表现。
根据这样的基本认知,反观沈之岳的爱国表现,早岁在上海复旦大学,斡旋于“二主两边” 之间,或许指的是戴笠与康生;青壮时机成熟期,先后在延安及重庆,又可能同时侧身毛泽东和蒋介石;晚年撤退到大陈和台北,也许是夹在蒋介石跟蒋经国当中。我不清楚实情,恐怕没有人知道内情,只有沈师自己心知肚明。因为这不单纯是低阶的所谓“双重间谍”,而系属于兵学用间的“高级技术”课题,这一业务实施理论、法则和技术运用的部分,已进阶到了“大是”、“大非”定义之外,最高层级的原则性是非问题,完全归属于智慧之战的战略性范畴。
其实在漫长的国族生存发展史上,历来出于某项国家战略思考,抑或某些分合原因考虑,昨日之“非”与今日之“是”,不停地交错,不断地更迭,已屡见不鲜,且司空见惯。我长久观察发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面,有一种阶层性的长期默契、与阶段性的定期交替出现,无论朝代如何更替,不管政杈如何替换,打闹亦好,合和也罢,唯独华夏文化一脉、神州大地山河一统,一直是国族成长的常态、与历史潮流的趋向,千百年来早就根深蒂固,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
今天11日周二,不平凡的平凡人沈之岳纪念会召开前三周,调查局干部参会人员名单确定到手,同时行政院陆委会王郁琦主委登陆确实成行,二度与大陆国台办张志军主任会见,这不只是两人交手、或两单位交涉的开始,确为两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以来,首次官方正式会谈。“王张二会”所代表的意义是,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已着手建立沟通管道与机制,将可逐步扩展至两个政府其它的机关,建立全面性的治权协调机制,此时的海基会与海协会两个白手套,总算可以功成身退,两会必然走入中国近代史,两岸也必然摆脱海陆隔离,而直接触及国家主杈意识,官方无可避免必湏正面交锋,涉入主杈行使的大开大合议题。
依我的管窥乐见到,两岸官方交流制度化启动后,两岸关系等于进入国统纲领第二阶段,众所期待今年北京的“马习首会”,APEC经济领袖高峰会前后,在国际场合外的中国领土上可望实现,姑且选择大陆辖下的外岛,还是挑中台湾管辖的离岛,都将是两岸相互承认治权的最关键一步,等到了这一步成功达阵之后,未来之中华国族完整统一策略,就不存在应否完成的政策面问题,不存在“大是大非”问题,有的只是在国家战略指导下,有的只是在既定一中架构里,寻求两岸均可接受的安排,一统究竟该采用何种方式?将于什么適當时间?与具何等定位价值?这三项全然为事务性、战术性的问题,一次性彻底解决而已。
目前两岸关系刚要情势大好,党和国家领导人自当作如是想,并分别交付任务给政府团队贯彻执行,可是我要特别提醒两岸党政高层,尤其是作为涉陆涉台单位上级领导,当同志在我认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辨是非或不明事理时,我当家作主的人该怎么办?两岸和平发展的前途该怎么办?我们守护的共同家园该怎么办?这些得以历史为镜,以历史人物为借鉴,即使是过去的敌对势力案例,有如现成的《对敌作战策略》所列,拿出来攻玉攻错也无妨;大陆易手之后,国府播迁来台,蒋介石终其一生,就念念不忘统一中国,就念兹在兹“大是大非”。
余在此必须为之肃然起敬,向求解“大是大非”问题的平凡人致敬,包括不平凡的历史英雄豪杰和当今领袖人物。倘若恩师地下有知,谅也不至于反对吧!今早台北格外冷飕飕,低温下探摄氏十度,愚生心中反而暖洋洋,原因之一在羊毛衣加身取暖,这件沈师生前最爱的套头白衫,沈师母于先生百岁冥诞时转送给我。晨起顺手取用案头这只派克老钢笔,您1970年3月24日赐颁的绩优奖励,沾墨带泪竟成此一長文以为纪,并将祭告恩师聊表寸心于灵前。(脱稿于台大书香园如意斋:全球中华粥会世界总部,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