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和,食尚谐,咱在做,天在看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8-19 来源: 发布: 陆炳文 浏览:
今天在这么明亮的场所,这么美丽的场合,这么盛大的场面,迎来了这么多海峡两岸的领导嘉宾、书画艺术名家、各界杰出人士、媒体记者朋友,首先请容许我代表大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及支持单位,热烈欢迎大家,并感谢大驾光临。
其次,我也要代表台湾文联、全球粥会、及海谐会,对乐于出钱出力,负责承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的所有主协办、及支持单位,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谢意,因为成功举办此项两岸和谐文化交流活动,实在有助于团结海内外同胞,也有益于国家完全统一,更有助于中国梦的圆梦。
除了我们中国之外,反观世界其它三大文明古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三个国家或地区,情形并非都如此乐观,尤其看今日埃及,可说是悲观至极;据连日外电报导,国内动荡不安,国际袖手旁观,内外交廹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埃及无法做到下面三句话,此即落实现任总书记习近平先生之「促进和睦共处」,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先生之「共建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之「恢复以前的和谐,打造和谐的社会」。而这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竟然先后不谋而合,其间核心精神,全在一个“和” 字。
因此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当天,8月8日我却放弃去看精彩的开幕典礼,反而是同日率台湾团来到上海,参加为纪念“汪辜会谈”15周年所举办之首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活动中我特别要合办的已故陈元麟先生,安排出席者每人均湏写一个“和” 字,且得签上大名存证,表示“和” 字存乎一心。
我国古有俗话,人贵和,食尚谐,咱在做,天在看。人贵和,意思很简单,和为贵,和气生财,这样子才能家和万事兴。食尚谐,意味凡是食品,食材与佐料间搭配,料理都得讲求谐当及协调,这才符合食尚养生的要求。闽南话又有谚语,人在做,天在看;北方人则说,咱在做,天在看。其实南北说法几乎一个样,就像中国菜就是唐人菜,管它区分八个菜系还是更多,走到那里差异都不太大,其中“和谐” 元素皆不可或缺,台灣與大陸是如此,海外各地华埠亦复如此。
今天,又为纪念“辜汪会谈”20周年,第三度在上海办理两岸和谐文化节,两岸和谐书画文化交流会,和“唐人基”食尚养生感恩宴会,我也建议组委会负责人林运烟,在待会的两岸书画家笔会时,同样要请大家挥毫,再次合写一个“和” 字。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指出,「我国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回顾中华民族发展史,実即粥文化史,又与食文化史,和谐文化史,年代几乎一样悠久。史书上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初教民作糜」,中国人文初祖后世亦被奉为“粥祖”,便在华夏大地的草莱时代,大约5000年前,建构了「和谐社会」的雏型。
89年前的1924年1月13日,虹桥这一带闻人丁福保居士,「在上海创立粥会,自此成为文化人士雅集」,我们全球粥会也就奉丁居士为粥会创始人,上海自然而然成为粥文化发源地;此时我们合力支助林运烟先生,把同样久远的食文化发扬光大,“唐人基”推广食尚养生的落实做法,这不只是成功企业回馈社会感恩的典范,不仅仅是我国共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且是促进国际社会和睦共处的标志。
在1949年新中国建政前,当时才六岁的我,由母亲带领着坐船,从福建马尾去了台湾,拜望从未谋面过的父亲;事隔半个世纪,我重回祖国怀抱,登陆的地方竟然不是福建,而是这里繁华上海。12年间算起来,今天已归乡20回,上海是異鄉、他鄉、抑或故鄉?在座有些位嘉宾来自福建、甚至福州知名人士,一定更容易感同身受,体会一个游子返乡的心情。
最后,我必须在此进一步强调,虽然我们至今还是民间团体、结合民间企业、采用民间方式、办成民间活动,但是今后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能够得到党和政府的全面支持,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至少在纪念“汪辜会谈”25周年以前,我们必能先后亲眼见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中国同梦的圆满梦圆,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陆炳文為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2013/8/20在上海主持第五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两岸书画文化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其次,我也要代表台湾文联、全球粥会、及海谐会,对乐于出钱出力,负责承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的所有主协办、及支持单位,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谢意,因为成功举办此项两岸和谐文化交流活动,实在有助于团结海内外同胞,也有益于国家完全统一,更有助于中国梦的圆梦。
除了我们中国之外,反观世界其它三大文明古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三个国家或地区,情形并非都如此乐观,尤其看今日埃及,可说是悲观至极;据连日外电报导,国内动荡不安,国际袖手旁观,内外交廹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埃及无法做到下面三句话,此即落实现任总书记习近平先生之「促进和睦共处」,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先生之「共建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之「恢复以前的和谐,打造和谐的社会」。而这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竟然先后不谋而合,其间核心精神,全在一个“和” 字。
因此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当天,8月8日我却放弃去看精彩的开幕典礼,反而是同日率台湾团来到上海,参加为纪念“汪辜会谈”15周年所举办之首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活动中我特别要合办的已故陈元麟先生,安排出席者每人均湏写一个“和” 字,且得签上大名存证,表示“和” 字存乎一心。
我国古有俗话,人贵和,食尚谐,咱在做,天在看。人贵和,意思很简单,和为贵,和气生财,这样子才能家和万事兴。食尚谐,意味凡是食品,食材与佐料间搭配,料理都得讲求谐当及协调,这才符合食尚养生的要求。闽南话又有谚语,人在做,天在看;北方人则说,咱在做,天在看。其实南北说法几乎一个样,就像中国菜就是唐人菜,管它区分八个菜系还是更多,走到那里差异都不太大,其中“和谐” 元素皆不可或缺,台灣與大陸是如此,海外各地华埠亦复如此。
今天,又为纪念“辜汪会谈”20周年,第三度在上海办理两岸和谐文化节,两岸和谐书画文化交流会,和“唐人基”食尚养生感恩宴会,我也建议组委会负责人林运烟,在待会的两岸书画家笔会时,同样要请大家挥毫,再次合写一个“和” 字。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指出,「我国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回顾中华民族发展史,実即粥文化史,又与食文化史,和谐文化史,年代几乎一样悠久。史书上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初教民作糜」,中国人文初祖后世亦被奉为“粥祖”,便在华夏大地的草莱时代,大约5000年前,建构了「和谐社会」的雏型。
89年前的1924年1月13日,虹桥这一带闻人丁福保居士,「在上海创立粥会,自此成为文化人士雅集」,我们全球粥会也就奉丁居士为粥会创始人,上海自然而然成为粥文化发源地;此时我们合力支助林运烟先生,把同样久远的食文化发扬光大,“唐人基”推广食尚养生的落实做法,这不只是成功企业回馈社会感恩的典范,不仅仅是我国共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且是促进国际社会和睦共处的标志。
在1949年新中国建政前,当时才六岁的我,由母亲带领着坐船,从福建马尾去了台湾,拜望从未谋面过的父亲;事隔半个世纪,我重回祖国怀抱,登陆的地方竟然不是福建,而是这里繁华上海。12年间算起来,今天已归乡20回,上海是異鄉、他鄉、抑或故鄉?在座有些位嘉宾来自福建、甚至福州知名人士,一定更容易感同身受,体会一个游子返乡的心情。
最后,我必须在此进一步强调,虽然我们至今还是民间团体、结合民间企业、采用民间方式、办成民间活动,但是今后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能够得到党和政府的全面支持,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至少在纪念“汪辜会谈”25周年以前,我们必能先后亲眼见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中国同梦的圆满梦圆,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陆炳文為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2013/8/20在上海主持第五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两岸书画文化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