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秀先生简介
更新时间:2009-03-09 来源: 发布:系统管理员 浏览:
顾毓秀鲜为人知的故事
饶邦安
顾毓秀这个名字,对当今的中青年人来说,的确比较陌生,如果不是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时,特意到费城他的寓所去看望这位老师,许多人对他可能还一无所知。然而,这位既是科坛巨擎,又是文坛翘楚,且德艺双馨的中国奇才,在半个世纪之前,其声名已和冰心、梁实秋一样如雷贯耳……
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
顾毓秀老人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1915年,被父亲送到清华学校,苦读8年后,于1923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电机工程科,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1926年2月,他发表的《四次方程通解法》一文受到学院的注意,同年获电机硕士学位;1928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顾毓秀是该校电机系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年。他先后担任过我国当时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及校长。如曾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国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职,50年代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任教授,后在美国定居。从1926年至1961年间,顾毓秀发表的学术论文达60篇之多。由于他对电机理论的突出贡献,他于1972年荣获兰母金奖。在1946年至1996年长达半个世纪的日子里,他年年当选为国际应用力学个人名誉理事。他是享誉中外的著名科学家。
「业精于理,学博于文」,这是顾毓秀的独特之处。他在电机专业上辛劳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且还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的博学于「文」不止是文学,而是大文化。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他就爱好文学,创作活跃。1921年底,清华文学社成立,他即与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成为该社成员。当清华剧社问世时,他是首任社长。他用「顾一樵」的笔名,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以至后来他不但成为一个机电工程教授,而且还是文学家、诗人和戏剧家。
顾毓秀更是一位爱国者。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著名「五四」爱国运动,率领清华同学上街游行示威;他曾为赈灾下乡调查灾情,访贫问苦。1931年,他以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的身份带学生到南京下关车站恭送十九路军到上海,参加松沪会战。1937年春,他与北京教育界的蒋梦麟、胡适和梅贻琦等12名知名人士发表声明,要求政府「用全国的力量维持国家领土及行政的完整」。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他有幸参加了在南京的受降典礼……
顾毓秀曾是江泽民主席在交通大学读书时的老师。1997年10月,江主席到美国访问时,特意到费城去看望了他。江主席还向随行人员介绍说,顾老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冰心夫妇的挚友和「红娘」
冰心与顾毓秀的交往要追溯到70多年前。1923年,在清华学校读书的顾毓秀被保送公费到美国留学。那年同船到美国去的有冰心、吴文藻、梁实秋和许地山等人。从中国到美国,那时只能乘船去,路上大约要走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顾毓秀和爱好文学的冰心、梁实秋、许地山等同学们一起在船上办起了名为「海啸」的壁报。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白话文(当时正提倡写白话文),各自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发表出来。其中,他们这几个人搞得最起劲。从燕京大学赴美的冰心,表现出特有的文学才华,大家十分欣赏。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本对文学不感兴趣,但因与顾毓秀私交很好,也成了这几个人的好朋友。
到了美国,在波士顿附近,他们几个中国留学生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研究文学、演文明戏。当时因为剧本很少,大家就让以笔头快著名的顾毓秀执笔写剧本。1925年,顾毓秀将我国的传统戏《琵琶记》改编成话剧剧本,由梁实秋翻译成英语,在波士顿公演受到欢迎。剧中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顾毓秀扮演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多才多艺的闻一多,此时也在美留学,他是顾毓秀清华的老同学,为了演出成功,他帮忙将剧中的布景画出来。那宰相的蟒袍也是由他一笔一笔的画出来了。演出那一天,他还专程赶到波士顿,并亲手为冰心等演员化妆。
这次演出的是中国古代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缠绵感人的情节在美国戏剧舞台上首次亮相,大显中国留学生的风姿,令美国观众大开眼界,也使他们这些文学挚友,更加深了了解。
尽管「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可企及」的冰心,令不少爱好文学的男士敬重与爱慕,但她却和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结成了终身伴侣。而人们却不知,是顾毓秀为他们牵了红线。
吴文藻生于1901年,是江苏淮阴人。早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达特默思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讲师、教育社会学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后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就是因为顾毓秀家在江苏无锡,而吴文藻家在淮阴,无论是北上求学,还是转路去美国留学,吴文藻每次都要从无锡经过,因此经常要住在顾毓秀的家里。从十几岁起,他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又因为学习文学的冰心和爱好文学的顾毓秀经常在一起研究文学,探讨人生,也就使冰心和吴文藻有了更多的接触,并由此渐生爱情,终成眷属。他们夫妻两人和顾毓秀之间的情谊长达70多年,在中国文坛上确是一段佳话。
洋装穿在身,心是中国心
作为世纪老人,顾毓秀虽然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但诚如歌所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顾毓秀早年求学美国,1950 年又赴美进修,后定居。但他一直没有加入美国籍。直到1973 年,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非美籍不能办签证。作为科学家,他绝不能放弃这一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于万般无奈之中他加入了美国籍。两个月后,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冒险试飞,由伦敦、香港辗转回到祖国内地,与阔别24年的亲友欢聚,重访北大、清华故旧。8月29日晚,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他与夫人及其在京的亲属,「谈至深夜」。
从此,北京的大门向他打开,他十分珍惜这个机遇,力求为祖国多做些贡献。中美正式建交后,顾毓秀来京的次数越来越多,对祖国的爱越来越深。从那时起,至今他先后8次回到祖国。他来探亲、访友、讲学,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此间,邓小平同志两次接见了他,也采纳了他对改革开放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主席还恭请顾毓秀及其家人到中南海作客。当时江主席赠其「重教尊师新天地」一诗,顾毓秀遂和诗答谢。自此,江主席和顾毓秀之间每年都有书信来往。每到春节前,江主席都要给自己的老师送贺卡。2002年9月11日,顾毓秀去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