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不能畏首畏尾 * 张志永

不能畏首畏尾 * 张志永

更新时间:2011-02-12 来源: 发布:张志永 浏览:

行政院文建会主任委员盛治仁于20101225日,在一项午餐会中表示,庆祝中华民国一百年国庆纪录片,将以「国父伦敦蒙难」为重点,发扬革命精神。又表示,纪录片是给全国人民观赏,要寻求人民的最大公约数。

 

本人对于盛主委的苦心是感同身受,由于台湾的蓝绿恶斗,孙中山先生已经成为外国籍;然而对于少数族群而言,根本不会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又怎么会观看庆祝中华民国一百年国庆纪录片,更不会发扬国父革命精神;徒然将历史留白,付出心血白流。

 

国父伦敦蒙难固然看出孙中山的百折不挠精神,但毕竟是革命历程中的插曲,发生地点又在海外,如果是侨务委员会拍摄纪录片,以「国父伦敦蒙难」为重点,倒是无可厚非,但是文建会应该对历史负责,应将中华民国建国的武昌起义第一枪,拉开纪录片的序幕,而不是序幕前的「伦敦蒙难」。

 

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历经内忧外患,应做忠实的纪录,纪录片应该以武昌起义、北伐、抗战、剿共、到建设台湾为主轴,以孙中山、蒋中正、蒋经国、李登辉为主要人物,辅以革命先烈黄兴、熊秉坤,抗日英雄张自忠、高志航,经建人物孙运璇、李国鼎等;并可访问百岁人瑞崔介忱等,由他们的现身说法,激起观众爱国热忱。

 

当然,纪录片不能只拍简单的事为、或现成的情节,不该拍的女子不必拍,不可漏的伟人也不要漏,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封为世纪文化伟人的吴稚晖,即使不提在英伦协助康德黎,营救成功孙中山,至少得谈到吴稚晖其它事功,如何帮助孙中山革命开国?如何辅弼蒋中正建设国家?

 

至于「国父伦敦蒙难」大片,绝不能流入教条八股,则属另外的政治正确难题之一,但是文建会也不能因难度太高,而避重就轻,急就章便宜行事,光去拍蒙尘了的台北国父史迹馆:「梅敷屋」-孙中山旧居场景,那将令浩瀚壮阔的「民国史」蒙羞。

 

庆祝中华民国一百年国庆,本身就是要发扬国父克苦履艰、冒险犯难之革命精神,缅怀先烈的遗绪,踏着先贤的足迹,堂堂正正步入民国的第二世纪。如果政府凡事畏首畏尾,要寻求人民的最大公约数,这与南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