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自中原南迁与海外侨胞关系史(下) * 简汉生
光州固始作为中原人南迁的肇始地和集散地,与客家先民的形成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历次战乱、朝代更迭而不断南迁到闽、粤、赣交界区域的中原汉人。他们传承着中原汉文化和传统习俗,又吸取融合了居住地的文化内涵,逐渐形成客家民系。西晋永嘉年间,信阳原住人民随着大批南迁到信阳的中原河洛人一起,继续南迁到闽、粤、赣区域,构成了南迁到赣南、闽南、粤北客家先民的主体。
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万余名光州固始籍军民,扎根闽南,对闽南人口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成为闽南人。在他们的后裔中,也有不少因扩散到客家人聚集区而成为客家人,这在客家民系姓氏族谱中有明确反映,客家人和闽南人同一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堂号和郡望,都记载着随陈元光或王审知入闽的内容。相关研究表明,至少有60个姓氏的客家族谱记有「秦汉以降,聚族于河南光州」的字样。客家姓氏,绝大多数根在中原。源于信阳的安、黄、赖、孙、潘、廖在客家姓氏中排名在前,还有一些光州固始郡望姓氏陈、林、王、郑等。
在历次中原动荡南迁的信阳移民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最为成功的是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组织的移民。唐代的这两次信阳大移民对后世闽南粤北乃至整个福建、潮汕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首先,陈元光、王审知率众南迁入闽,给蛮荒的闽粤地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他们对闽粤的开发建设,使闽南的经济文化、人口社会发展都快速赶上甚至超越了中原发展水平,成为后世历代动乱时期中原人的避难地。
其次,随他们入闽的万余将士,另有家眷不计其数,经过几十代繁衍,逐渐形成闽南人主体,并且扩散到粤东北、台湾和东南亚。其后裔大批渡海入台,开发建设台湾,使台湾完全纳入中华民族的发展轨道。尤其是成就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和21年后施琅将军复台统一,这两位信阳“老乡”先后从东南沿海武装移民台湾五万人,其中多为当年信阳移民后裔,使信阳又成为众多台湾同胞的祖根地。据《台湾源流》杂志主编
第三,造就了大批的海外侨胞,自明清以至民国,海外侨胞大都来自于闽粤两省,国民政府迁台后六十年来,台湾也变成重要的侨乡之一,大陆在改革开放前出国谋生的海外华人华侨约有3000万。他们大部份出自闽粤,多使用闽南话、客家话和广东话。唐代时信阳两次移民的后裔大量地移居海外,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海外华人华侨被称为「唐人」。陈元光、王审知在闽南发展史上创造了两个辉煌的时代,不仅给闽南人两次打上了深深的「信阳根」的烙印,也使众多台湾人、客家人和海外侨胞,对光州固始怀有深深的「根」的情结。
而随着中原迁至闽粤,闽粤迁至台湾,再由闽粤台迁至海外的民族迁徙过程中,又使得传统的中原河洛文化变成了海外华人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真正可说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和文化繁衍的关系,正是维系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强大向心力的根源,值得我们多加了解、研究与珍惜,也是中华侨联总会要与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共同在台北主办第十届河洛文化研讨会最主要的目地。(作者为中华侨联总会理事长、台北市中华粥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