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帐喜挥毫 沙场不点兵 *张铭清
正当《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完成签署并生效,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开始升温的时候,汇集两岸百位将军书画作品的《两岸将军连缘书画展》,先后在两岸展出,为两岸文化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在是可喜可贺!
在人们的印象里,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之类的文事,当是文人雅士们干的。文化交流自然也是文化界的事,与虎帐谈兵、驰骋沙场的武将们似乎不相干。但是,当《两岸将军连缘书画展》的百幅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能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们,在临池濡毫,笔走龙蛇时,比之文人雅士们毫不逊色!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叹:将军风流岂止在战场!
“不战而能屈人之兵”是兵家的最高境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孙子、谋攻》)作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职业军人,将军们是深谙伐谋之道的。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多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文韬武略集于一身的儒将。一旦从繁忙的军旅中脱身,他们那能文能武、文采焕然的儒将风范便“遥吟俯畅,逸兴遄飞”。
武与字通,自古皆然。两者的境界与追求一致,都讲究功、法、气、韵、美,即功夫、规范、精气神贯通、韵律、美感。作为线条艺术的书法,是有灵魂的。线条是生命的流动,是精灵的狂舞。纤纤一线能变化万千,出神入化。字如其人。我们在观赏将军们的作品时,就能看到这种境界与追求一致的具体体现。
中国人何其有幸,能够使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汉字。它不但是信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一门独特的、极富魅力、光彩照人的艺术形式——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创造的结晶。书法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独有的瑰宝,是任何拉丁文无法比拟的。今天,当我们观赏将军们的作品时,不由得想起王羲之对汉字结体的描述:“观其点曳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中国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即便不得已兵戎相见,也讲究“能攻心即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以“兵不血刃”为上策。认为“水能载舟,也能复舟”,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今天,当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已经开通之际,两岸同胞都希望结束过去,面向未来,都不愿意再看到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悲剧重演。《两岸将军连缘书画展》让昔日鏖战沙场的将军们弃枪握笔,以书会友,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就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真实写照。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不过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在浩瀚的宇宙里,一个人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想不朽也难。但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的境界是可以追求的。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天下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力尽绵薄才可能留下万世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吾辈不可不察。(作者为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