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可以说的秘密:有解陆炳文身世密码

可以说的秘密:有解陆炳文身世密码

更新时间:2010-11-1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1980年初,时任台湾“经济部部长”的张光世,受附属事业“中华工程公司董事长”徐鼐之托,把中国国民党中央社会工作会的好角色陆炳文先生,借调来国营企业重用;迨1991年他的副总经理任内,又被“经济部部长”萧万长请去,当上顾问兼国会总连络人,负责经济部对立法、监察两院公关业务,我一直追随左右,对陆先生任事风格知之甚详,其家世、阅历也略知一二。

尤自1985年起,“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长官,因见陆先生人文素养豊富,利用公余之暇,在党营中国广播公司的全台各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主讲《百家姓:中国姓氏源流》,听众反应良好且热烈,遂请他在《莒光日电视教学节目》,播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单元,向全军官士兵介绍诗文书画、及姓氏宗祠,后来还到军中广播电台(现巳改称汉声电台),主持同性质节目,同样备受欢迎。


中国人重视家族传统和追寻祖先根源,对探讨族谱、家谱更是热衷;从文化层面对自己的重新发现,找到我是从哪里来的,找到我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个节目的播出,深受广大阅听人的欢迎,陆先生因此由节目主讲成了主持人,我也由单元撰稿变成制作人,开始积极参与寻根探源活动和研究,对炳文先生身世、及陆氏姓源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协助他找到自己的根,同时也替听众和观众解开根源的疑惑,有很多海外华人透过我们提供的数据,成功踏上了寻根之旅。

话说1949年大陆易手前,先生的母亲带着6岁的他,从福建马尾坐船到台湾探亲,探望从未曾谋面的父亲陆永达,他是台湾光复之初随严家淦来台基层公教人员中的一员;这次见面到炳文先生回归老家古田,中间隔了整整一个甲子。

很多时候,陆炳文帮他父亲抄写过履历表,就如同我常替陆先生誊清基本资料般,其中有迷人之处,难免也有谜样段落。这种事情并不难以理解,两岸分治了那么久,闽台两地虽只隔了一衣带水,许多地名人名多巳无从查考,即使名称相同,也多巳无从寻觅踪迹,或者发生阴错阳差的轶趣。

10年前,陆炳文先生“古田”思乡情怯,大陆友人准备送他回上杭县古田镇,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曾在此召开第9次党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 亦即著名之《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然而炳文先生原籍乃古田县,错误只差在镇与县一个字。那回他才知道,原属八闽福州市的古田县,早就归十邑宁德市管辖了;1958年在地兴建古田溪水力发电厂,乃全大陆最大的地下水电站,县城因而淹没泰半,当地居民被迫四处迁徙,有的从闽东搬到闽南漳州一带,有的甚至远走上海分衍各地,包含四明月湖陆氏家族在内。

根据《四明月湖陆氏重修宗谱》记载:陆姓,始于战国时期齐宣王封少子“通” 于平原般县陆乡,遂因地受姓,“通”正是陆姓始祖。宗谱世系图中,有自始祖“通”起的各世祖名讳及之间的关系。按谱算来,陆炳文先生这一辈系月湖第21世孙,陆游后第56世孙,总谱应为第77世孙。陆氏自汉时仕居吴县,42世祖迁往山阴(今浙江绍兴),月湖陆氏属山阴分支。51世祖迁往慈溪,56世祖迁往鄞县月湖。《四明月湖陆氏宗谱》以迁往鄞县月湖的56世祖为月湖始祖。始纂者为月湖5世祖大司寇康僖公。谱载,康僖公(名瑜字廷玉号省庵)生于明永乐己丑(1409)年,宣德7(1432)年中举,次年殿试为二甲进士,授刑部主事,遂一直为官。明成化9(1473)年告老回乡,历时42年。明天顺5年起任刑部尚书,家乡月湖尚书桥由此得名。

该陆姓家谱中,当然收有炳文先生先祖陆游的《重修侍郎支谱序》,尚见明、清两代思想家、文学家屠隆、沈一贯、黄宗羲、全祖望等为陆氏祖先撰写的传记、墓志铭、文集序等10多篇,较准确地反映了月湖陆氏家族500多年的派衍发展概况。依照此一谱牒内容,他的故乡福建宁德、即陆游出仕地,清乾隆《宁德县志》卷3记载:绍兴28(1150)年,秦桧死,初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的陆游,政通人和,政绩卓著,后来地方耆宿缅怀先贤,山中竖立了「陆游雕像」感念他。按说,陆游一生中最重要的10个寒暑,就如此度过岁月,54岁始自蜀东归,之后曾短暂任闽东小官1年,后于56岁返家乡山阴,闲居了5、6年。

《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陆氏出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因以为氏。又谓,陆姓始祖系出姬姓之妫姓,源自虞舜的裔冑,黄帝第69代少子“通”,封于平原县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氏堂号有:河南、平原、河内、吴郡〔郡号﹞;历代陆姓郡望多为“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我们的电视制作群有一次到新加坡出外景,见到那儿陆氏宗祠就叫“河南堂”,祖龛上高挂《同是一家》匾,来路巳非常清楚。


宋本《百家姓》当中,陆氏排名第198,如今台湾排序96位,大陆前100大姓则排在70位。陆姓另有分堂号“忠烈堂”:堂祖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儿逼迫投水而死,然后自己投河自尽,陆氏一门忠烈,爱国不输陆游,同样令后世钦敬不巳。

中华各姓氏族寻根探源的过程中,常会上溯到同姓的古圣先贤后人,这类攀龙附凤、附庸风雅诸情事,原本无可厚非也无伤大雅,历来宗牒家谱皆屡见不鲜。《同是一家》人,各个姓氏总要有人来承祧先人,接续香烟,传宗接代!


《陆氏世史钞‧六卷》就指出:「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陆浚源撰,浚源平湖人。自称陆贽29世孙。是书采陆氏名见正史者。自汉迄元。得名贤120人。各录其本传。裒为一编。亦自诵淸芬之意。然氏族源流。最为丛杂。唐人世传谱牒。以门第相高。而白居易自述姓源。且不免以蹇叔之子。指为出自芊胜。况自宋以来。此学不讲。支分派别。尢莫能稽。浚源是书。旣首列《唐书世系表》。明吴郡之陆。出自田齐。为妫姓之后。又引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注。谓出自陆终。又引陈留《风俗传》。谓出自陆浑之国。是本原先已传疑。又称唐陆鸿渐(茶神陆羽)。姓由卜筮。北魏步陆孤氏。亦复姓省文。是末派犹难考信。乃取上下数千年中陆姓之人。不问异同。联为一谱。然则尼山殷后。可与孔圉称宗。懿仲齐卿。可与国侨合族。此亦千古谱牒之通病矣」。

这样的一个天大秘密,陆炳文亲口告诉了我:前(2008)年整理先父陆永达遗物时,发现说到先祖父陆长操,有领养先父之恩重如山的佐证,所以,昭穆「长、永、炳(秉)、志」四字辈序,所串连出祖孙四代:陆长操、陆永达、陆炳文、和陆志豪,据以取名字的祖训规制,及陆长操也确是陆游第54代嫡孙,都不足以表示,我就真是陆游直系后裔。但是,不管陆永达是否陆家养子?作为陆家一分子的我,顶着860年的陆游金字招牌,绝无往自己脸上贴金之意,只想继续擦亮这块招牌而巳;正如中国人顶着5000年的黄帝后裔光环,亦无意于沾光和掠美,只想继往开来、承先启后,为光大黄帝始创和谐社会建设而光彩効命。

作家炳文先生也不讳言,他不会写诗的秘辛,却读了不少关于陆游的诗词和材料,得出的结论是:尽管陆游自己说不愿做一位诗人, 不过毕竟他是一位诗人,而从他的主要成就来讲, 官做不大,为时也短,政绩并不显著,对后世贡献最大者,也只是作为一位伟大诗人和他的大量诗作,陆游堪称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陆游作品每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潮、和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陆游继承并发扬了古典诗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精神,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均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陆游的《游山西村》留有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后代比较通用「山穷水尽」一词,词意是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怀疑根本无路可走。因此,陆游这首诗的上句,才经常被改作词不达意的「山穷水尽疑无路」。其实,不改的话,原来的意思是指:有再多重复杂的山水,都阻断不了前行道路。

此刻摆在两岸的前路,海峡有如「山重水复」,前途仍大有可为;同样的两岸关系,目前非但不是「山穷水尽」,前景反而光明远大。《示儿》一首句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见《剑南诗稿》,作于嘉定2(1210)年12月,陆游临终之前,诚为绝笔或遗嘱,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终身抱负着:一统山河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操。炳文先生不改文人浪漫本色,不放弃光荣的陆游后人身分,放声高吟:「王道一统中华日,共祭无忘告放翁」。

我们海内外各界文人雅士将聚首,得以共祭陆游逝世800周年纪念,其用意应该就在于学习陆游的坚定信念与爱国情操。陆炳文先生行赴四川崇州出席陆游文化节前夕,当着大家的面写了一幅字,把他先祖放翁先生旧诗句「一寸丹心难报国」,巧妙地仅更动一个字,成为「一寸丹心图报国」,表明自己的心迹,企图与有志一同者互勉。(作者为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