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六十六首全球和詩紀念重光八十 願臺灣光復精神長照天地

六十六首全球和詩紀念重光八十 願臺灣光復精神長照天地

更新时间:2025-11-09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六十六首全球和詩紀念重光八十 願臺灣光復精神長照天地






勝利歌曲大家合唱,光復詩詞大家來和;銘記光復台灣歷史,共創復興中華偉業。記台灣光復80週年,念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市公會堂(今臺北中山堂)隆重舉行,被日本殖民者竊據了50年的台灣終於光復,回到祖國懷抱。這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體中華兒女歡欣鼓舞、揚眉吐氣的光榮時刻;這也是全國軍民同胞一致奮起,英勇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
今歲202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活動,分別在臺北及北京舉行;此前一天,大陸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剛通過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
今抗戰勝利前兩年出生之83叟,有感於臺灣地區立法院也才修法通過,今年恢復國訂例假日的第一個台灣光復節,同時亦為大陸明訂首個台灣光復紀念日,兩岸官方有志一同認可,難得同一天同慶祝,這的確是一件好事。
然而台灣卻有少數政客,竟昧著自己良心,睜著眼睛說瞎話,誆稱從來就沒有台灣光復節,也沒有過光復台灣這一回事,罔顧歷史事實,滿嘴謊言錯謬,數典忘祖,莫此為甚!乃作《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抒懷,旋即駁斥,以正視聽。
詩前語氣莊重、史論並重題記: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在中華民國政府主持下,舉行正式的受降典禮,割地重歸了祖國版圖,此即史稱的「臺灣光復」,實為八年抗戰勝利之延續,亦五十年殖民屈辱之終結。
八十年後適巧,兩岸同日同心,臺北重訂「臺灣光復節」、及北京新生「臺灣光復紀念日」,共證歷史正義,昭示民族情感,始終如一連脈不絕。然則令人遺憾的是,島內尚有少數有心人顛倒黑白,膽敢妄稱「無光復事實」,抹煞歷史真相,純屬欺世之談。
義憤填膺的陸炳文博士,深感不安,有志難伸,難道必須再光復一次,臺灣才算真正光復過,或下架那個黨、或等到打過來;感懷於斯,特作拙詩,以明史實、端正人心,並頌八十週年盛典,願我同胞,共記苦難、共擁榮光,攜手復興,永續中華,迎向輝煌。
中華和諧粥文化民間非遺傳承人陸博士,在全球華人世界,素有「粥翁」之雅號,獨創的「以詩歌佐粥」,並非日常習慣用語,而是源自特定文人雅集、「中華粥會」約集的說法;他的用意在,粥會例會時,這裡既不賣粥、也不只是啜粥,而用藝文配糜,特以詩歌佐粥。
「以詩歌佐粥」的意思是:字面上講,在喝粥時,以吟誦詩歌、談論藝文助興,就像用小菜配粥一樣。引申涵義:指文人雅士們聚會時,重視精神層面的交流,將文學藝術視為生活的調劑,強調以文化藝術會友、豐富精神生活的雅趣。
值今臺灣光復80周年,海內外徵集和詩66首,抗戰勝利歌曲大家唱,光復河山詩詞大家和,旨趣正如陸炳文7之7同題、《有感於台灣再光復重建民族氣節》,務如七言絕句文字云:再啟文風洗俗煙,光華重現仰先賢。詩成七首同心願,氣節長存照萬年。
1、《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陸炳文(臺北):「光復旌旗映九天,八旬盛典頌英賢。休言島史無歸日,華夏同心證永年。」
2、《和陸炳文恢復臺灣光復節感賦原玉》* 連勝彥(新北):「光復臺灣燦滿天,八旬慶典頌先賢。難忘數典懐恩澤,國運昌隆踰萬年。」
3、《依韻自和臺灣光復日》* 陸炳文(臺北):「再舉旌旗誓九天,詩魂不死照前賢。誰雲寶島非歸土?我輩當年續舊篇。」
4、《有感於兩岸同慶臺灣光復紀念日》* 董峰(江蘇):「光復迎來晴朗天,中華崛起有時賢。欣逢八秩期攜手,再譜和平統一篇。」
5、《再光復行.七律唱和》* 陸炳文(臺北):「高舉旌旗誓九天,詩魂不泯繼前賢。誰憐舊土猶分海,我輩新圖更續篇。正氣長驅驅夜霧,中華再起起雲煙。莫言寶島無光復,光復精神在萬年。」
6、《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林金豊(新北):「台灣光復慶多年,中斷行儀違史篇。民意喧騰始依例,遲來正義映雲天!」
7、《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其二》* 林金豊(新北):「滄桑歷盡缺終圓,政令還原證史篇。故土回歸懷抱永,台灣光復慶連綿。」
8、《和陸炳文總會長先韻七絕》* 林慧憐(台中):「風雨同舟夢再圓,滄桑幾度續前緣。日滋月益乾坤淨,法理長存萬世天。」
9、《奉和陸炳文總長韻》* 黃友佳(臺北):「臺灣光復已萬天,兩岸和統待何年?三民主義含共產,陸台同心永萬年。」
10、《奉和陸炳文總長韻》* 王鼎之(花蓮):「復我山河運應天,同心建設有高賢。微晶科技煌煌日,寶島占魁國際年。」        
11、《步韻陸總會長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沈致中(新北):「旌旗十里映青天,史冊流芳有俊賢。常願惠風吹寶島,江山永固慶昌年。」
12、《步韻陸總會長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吳朝滄(新北):「凱歌傳唱響雲天,常憶高風眾俊賢。日月重光驅晦暗,中華從此萬千年。」
13、《韻陸總會長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蔡淑惠(新北):「寶島欣逢喜樂天,中原大地盼才賢。烽煙散盡迎華旦,共譜昇平億萬年。」
14、《步韻陸總會長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吳婉莉(新北):「神州大地湛青天,盛世開來繼聖賢。長夜一朝光復日,太平基業享千年。」
15、《步韻陸總會長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張文昌(新北):「萬里河山共一天,至今思慕起先賢。從頭收拾心情好,歲月崢嶸再計年。」
16、《步韻陸總會長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 李洛軒(新北):「雨歇風停見麗天,河山光復慰先賢。萬家燈火欣相聚,共慶乾坤不記年。
17、《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其二》* 陸炳文(臺北):「八十風雲一瞬旋,乾坤洗滌見新天。英靈猶護中華土,光復精神續百年。」
16、《奉和陸炳文〈恢復台灣光復節感賦.其二〉》* 朱明月(新北):「再唱梨園八十年,金聲玉韻動雲天。光輝重照中華土,粥火長明續聖篇。」
按說/題記:中華民國臺灣光復八十週年紀念,值此盛典,全球粥會戯曲推廣會主任朱明月(月港女神)教授,以梨園薪傳者身分,和陸炳文博士原韻致敬。願國劇重光,粥火長明,雅音再振寶島,弘揚光復精神,續寫文化復興之篇章。
兩岸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明月主任,近年以藝名「月港女神」,銜全球粥會戯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之名,領導戯曲推廣工作,承傳中華文化之志,極具風骨,風韻俱足。她的流風餘韻同,詩意盡在宿願中:
日寇侵華史,抗戰軍興始;八年聖戰苦,勝利果實甘。
臺灣光復天,舉國騰歡日;收復舊河山,建設美麗島。
歸還故國土,創新猷展布;百廢猶待舉;文化再興徐。
復台最初期,顧劇團渡海;正秋師領銜,曾風靡一時。
重光八十年,中山堂前會;榮耀獻禮匯,歡聚大雜燴。
主題性展演,戯曲融一爐;歌仔戲擔綱,國粹缺京劇。
忠義節義在,多元化題材;諸劇種元素,待開發空間。
光大正義存,臺員寶島春;促回歸雅趣,眾擁抱國劇。
19、《粥會在台七十年》* 陸炳文博士紀念光復八十周年兼題:「光復重開文化緣,粥香延續七旬年。一瓢雅集傳薪火,再啟中華奮進篇。」
20、《光復紀念歌不忘年》* 陸炳文(臺北):「光復歌聲動海天,童心燈火照當年。半生又製視頻日,片曲依然耳畔旋。」
21、《有感於台灣再光復重建民族氣節》* 陸炳文(臺北):「再啟文風洗俗煙,光華重現仰先賢。詩成七首同心願,氣節長存照萬年。」
22、《依韻陸會長 海峽兩岸·共盼同心》* 蔡丹群(香港):「雄略弘開掃俗塵,法舟破浪掌元鈞。經綸能散雲邊霧,赤志堪凝海中鱗。鼓角高吟昌興曲,筆鋒共繪富強春。九州攜手圓長夢,華夏同輝日月新。」
23、《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陳旭東:「赤嵌雲樓揚漢幟,東風給力振強音。龍魂凝作擎天柱,寶島濤聲動地吟。」
 24、《賀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吳碩賢(廣州):「光復臺灣八十年,回歸華夏理當然。百邦皆賀迎佳慶,兩岸同歡紀凱旋。往昔齊心謀統一,如今戮力促團圓。親人情誼誰能阻,海峽雙方共血緣。」
25、《七律·臺灣光復80周年感懷》* 詹青(廣東):「金甌若缺恨無休,雪恥宣言史冊留。短夜悲風殤海峽,長歌醒世複瀛洲。揮戈怒逐東溟寇,策馬高揚赤縣旒。兩岸同宗昭日月,先人托夢幾時收?」
26、《臺灣光復日感懷》* 李安娜(加拿大):「海陬遙憶劫餘年,光復佳音動遠天。一水牽愁凝曉霧,千帆載夢入秋煙。雁傳歸訊過空碧,史溯遺風念昔賢。最是團圓心上願,清輝遍灑月輪懸。」
27、《依韻香港美慧會長 滿江紅·臺灣光復日感懷》* 駱愉:「浩氣淩空,濤似雪、長天澄澈。追往歲、蠻煙遮島,寇蹄殘碣。赤嵌城前忠魄聚,牡丹社裡英風烈。待終朝、金甌合無缺,豪情切。
思往昔,刀兵接;看此際,歡歌徹。有同心一脈,共襄圓缺。萬縷鄉魂牽玉宇,千重海浪朝金闕。待他年、一統慶升平,斟明月。」
28、《滿江紅·台灣光復日感懷(依美慧會長韻)》* 徐一文(香港):「赤嵌樓頭,憑遠望、滄波堆雪。回首溯、割台傷權,八載烽煙烈。鹿耳道中驅荷寇,鯤身浪裡迎王鉞。念延平、一劍定東南,金甌缺。
苔痕古,碑文碣;腥風起,忠魂咽。歎馬關條約,恥留遺頁。千萬國民齊赴戰,九州父老同啼血。喜今朝、兩岸共嬋娟,中天月。」
29、《滿江紅·台灣光復日感懷依韻蔡會長》* 美慧(香港):「翠嶂連綿,滄波上、秋光漫疊。正鷺影、斜穿雲縷,丹楓題葉。鹿耳潮洄思漢節,鯤身月滿縈鄉結。望漁燈、點點識歸帆,星芒雪。
烽煙歷,誰持鉞?痕猶在,碑重揭。有古橋遺石,蘚花明滅。千載心期同戴日,一腔肝膽長昭月。喜今朝、故苑復春暉,笙歌徹。」
30、《臺灣光復紀念日》* 林鎮浩:「秋風拂曙赤旂揚,禹甸重輝歲月長。恥付寒濤終蕩盡,基安磐石始開張。山河煥彩雲霞蔚,勳業銘碑史冊香。一脈滄波連兩岸,金甌永固共熙昌。」
31、《臺灣光復日感懷》* 呂輝瑜(香港):「謳歌光復日,寶島凱歸篇。勿使金甌缺,當驚戰火燃。江山期一統,棠棣盼團圓。八秩清輝燦,文心詠麗天。」
32、《台灣光復八十週年有感》* 張帆菲(澳門) :「八秩歸宗甲午殤,降幡落處罪昭彰。英魂不滅山河挽,勅石銘心史冊襄。」
33、《臺灣光復日感懷》* 楊明(香港):「驅倭寶島起烽煙,破虜征途熱血濺。甲午風雲明漢節,東南戎馬報堯天。今朝降日功高唱,後世懷賢富傑篇。光復臺灣圓國夢,名垂歷史憶當年。」
34、《次韻吳碩賢院士 賀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梁晗曦(昆明):「滄海揚帆八十年,還珠歸棹理當然。齊呈玉帛彰襟抱,再展旌旗紀凱旋。矢志金甌終必合,同心明月自能圓。任憑改盡頭和臉,難改真親真血緣!」
35、《賀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吳碩賢(廣州):「光復臺灣八十年,回歸華夏理當然。百邦皆賀迎佳慶,兩岸同歡紀凱旋。往昔齊心謀統一,如今戮力促團圓。親人情誼誰能阻,海峽雙方共血緣。
36、《臺灣光復紀念日》* 林鎮浩:「秋風拂曙赤旂揚,禹甸重輝歲月長。恥付寒濤終蕩盡,基安磐石始開張。山河煥彩雲霞蔚,勳業銘碑史冊香。一脈滄波連兩岸,金甌永固共熙昌。」
37、《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丘勝明(香港):「八十年前復版圖,台澎金馬璧連珠。曾欣雪恥甌無缺,今促歸宗志不孤。遊子情懷昭日月,神州血脈透肌膚。同心共織團圓夢,大道通天雲錦鋪。」
38、《滿江紅、台灣光復日感懷》* 蔡瑞義(香港):「駭浪吞空,風怒卷,千堆飛雪。抬望眼,亂雲崩石,夕陽凝血。阿里山頭鼙鼓震,延平祠外簫聲咽。風雨驟、孤島罩烏雲,金甌缺。
       驅夷虜,揮斧鉞。民奮起,旗高揭。撫殘碑斷壁,壯懷難滅。濁浪豈沉填海志,忠魂不改補天裂。看神州、赤幟耀蒼穹,東風烈。
39、《滿江紅·台灣光復日感懷(依韻蔡瑞義會長)》* 陳美珠(香港):「翠嶂連綿,滄波上、秋光漫疊。正鷺影、斜穿雲縷,丹楓題葉。鹿耳潮洄思漢節,鯤身月滿縈鄉結。望漁燈、點點識歸帆,星芒雪。
烽煙歷,誰持鉞?痕猶在,碑重揭。有古橋遺石,蘚花明滅。千載心期同戴日,一腔肝膽長昭月。喜今朝、故苑復春暉,笙歌徹。」
40、《臨江仙·臺灣光復八十周年有寄》* 何江(北京):「恥辱曾經難忘卻,當年滴血倭刀。瀛夷未易漢旌旄。鼓簫何以奏,肝膽共英豪。       
       八秩春秋風雨後,合當淒愾同袍。金甌洋溢是佳醪。融融一峽水,兩岸月輪高。」
41、《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其一》* 黃紀義(江蘇南京):「寶島蒙塵八秩前,倭奴肆虐夢難圓。腥風慘掠家園碎,血雨狂侵骨肉煎。抗戰功成歸舊主,受降禮畢靖新天。而今共勉金甌願,光復臺灣寫錦篇。
42、《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其二》* 黃紀義(江蘇南京):「中華寶島望閩都,鑲嵌東南海上珠。百載倭淩蒙難重,一朝家返欲徯蘇。繫親連祖身心骨,固齒依唇血脈膚。願得天人時序好,共襄國是展宏圖。」
43、《賀臺灣光復八十週年》* 楊全魁(德國):「島壁猶存彈孔穿,旌吾將士死爭先。幸哉今日用華語,賀取臺灣光復年。」
44、《滿江紅·台灣光復紀念日》* 梅約彌(美國):「海嘯山呼,風雷動、壯懷激烈。抬望眼、雲開霧散,淚流難歇。百載忠魂沈碧浪,千秋浩氣凝丹血。補金甌、兩岸共潮聲,濤如雪。   鯨波靜,烽煙滅。炎黃業,焉容裂。繼延平劍氣,施琅舟楫。艦破深藍匡禹甸,鷹翱碧落巡堯月。待從頭、一統漢家天,旌旗列。
45、《賀台灣光復八十周年有詠》* 黃仲旋(香港):「滄桑歷盡啟新元,歲月蹉跎浩氣存。碧血千秋昭日月,丹心萬古耀乾坤。金甌無缺山河整,玉宇澄清社稷尊。兩岸同根攜手進,炎黃一脈共軒轅。」
46、《臺灣光復八十周年感懷》* 蔣貴龍(江西):「光復臺灣八十年,明珠再得隔雲煙。馬關條約曾蒙恥,日寇投降返主權。兄弟怨仇宜互解,炎黃血脈永相連。多情莫被無情誤,一統山河是必然!」
47、《次韻吳碩賢院士 賀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曾伯鈞(廣東):「臺灣光復話當年,倭宼降書簽赫然。百載苦貧悲拆散,一朝雄起喜歸旋。終因先烈肝腸裂,爭得疆封璧玉圓。是日脫胎而換骨,千秋紀作再生緣。」
48、《次韻吳碩賢院士 賀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梁晗曦(昆明):「滄海揚帆八十年,還珠歸棹理當然。齊呈玉帛彰襟抱,再展旌旗紀凱旋。矢志金甌終必合,同心明月自能圓。任憑改盡頭和臉,難改真親真血緣!」
49、《步韻吳碩賢院士 賀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王茹(安徽):「洗去塵埃八十年,明珠璀璨眾欣然。一杯共飲輝光醉,兩岸同聲韻律旋。穩固山河歌偉壯,相依唇齒盼團圓。鴻箏勁曲炎黃願,再譜華章續血緣。」
50、《首個臺灣光復紀念日有寄》* 周綠森(湖南) :「故疆光復紀新規,八秩烽煙付史碑。海晏河清歸漢統,民安國泰續華彝。馬關舊恨終須雪,盟府嘉言不可移。血脈同源凝眾志,金甌無缺耀坤儀。」
51、《紀念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李曉明(北京):「 寶島歸帆八秩秋,歡歌飛舞滿神州。昔驅倭寇山河靜,今盼團圓歲月柔。大陸求強鋪錦緞,臺灣醒悟復金甌。同心共繪好光景,一統中華志必酬。」
52、《臺灣光復紀念日有懷》* 梁愛蓮(香港):「苦海浮沉幾度秋,飄搖雲水恨長流。澎湖曾濺遺民淚,魯閣常飛異類鷗。夢裏風回靑史在,眼中月照碧峰幽。從來漢胄根難斷,一統金甌待壯猷。」
53、《紀念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趙軍芳(深圳):「倭寇橫行膺奮填,殖民地劃入深淵。開羅會議收疆土,寶島黎人握主權。八十春秋光復記,一胞兄弟睦和先。同舟共濟莫分裂,無缺金甌任在肩。」
54、《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有感》* 沈光明(湖北):「失散倉惶骨肉離,蓬頭皸足一孤兒。喪心販子薄情甚,無愛人間負我遲。所幸歸家牽手笑,從來去國斷腸悲。於今血洗百年恥,光復欣然倒計時。」
55、《步韻賡和沈光明先生紀念臺灣光復》* 黃家成(武漢):「離別多年孤嶼遠,森林天映月輪兒。希期寶島親人返,翹首山河歸不遲。站在白沙灘上望,飛來倦鳥樹邊悲。流年複日齊呼喚,統一團圓倒計時。」
56、《有感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 蕭漢慶(湖北):「天地祥雲繞,河山仰大同。金甌無缺憾,兩岸沐春風。」
57、《臺灣光復紀念日》* 張運銀(湖北):「陸台華夏魂,萬載共宗門。八十周年至,長銘祖國根。」
58、《韻和吳碩賢院士 賀台灣光復八十週年》* 王國欽(河南):「台澎列島憶當年,日寇投降史了然。光復春秋雲八十,載歸道路曰三千。鬩墻兄弟重攜手,夾岸山河好續緣。望裡中華心裡夢,與君同著祖生鞭。」
59、《台灣光復八十週年》* 周綠森(湖南) :「故疆光復紀新規,八秩烽煙付史碑。海晏河清歸漢統,民安國泰續華彝。馬關舊恨終須雪,盟府嘉言不可移。血脈同源凝眾志,金甌無缺耀坤儀。」
60、《紀念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李曉明(北京):「寶島歸帆八秩秋,歡歌飛舞滿神州。昔驅倭寇山河靜,今盼團圓歲月柔。大陸求強鋪錦緞,臺灣醒悟複金甌。同心共繪好光景,一統中華志必酬。」
61、《臺灣光復八十週年紀》* 鄭蘇薇(香港):「甲午煙銷八十秋,山河再造固金甌。潮聲漫捲前塵去,劍氣猶鐫大義遒。血脈如川終到海,心燈共月正當樓。從今禹甸重圓日,盛世風雷動九州。」
62、《台灣光復八十週年有感》* 張帆菲(澳門) :「八秩歸宗甲午殤,降幡落處罪昭彰。英魂不滅山河挽,勅石銘心史冊襄。」
63、《臺灣光復八十周年》* 金冠軍(義大利):「滄海桑田八十春,臺灣光復理尋真。英雄曾泣痛心淚,正義更承愛國人。兩岸同懷謀統一,四方促力躍麒麟。金甌還缺終須補,莫使蓬萊再起塵。」
64、《依韻蔡瑞義 滿江紅.臺灣光復日感懷》* 李育才(香港):「駭浪驚濤,望海峽,雲帆難越。然兩岸,血緣同脈,文明同燁。荷寇日夷侵漢土,殘兵敗將逃原穴。降書奉、寶島復歸宗,宣言列。
光復日,倭降節。強紀念,權威設。正法統神功,獨妖消滅。天網捉姦魔鬼歿,鐵拳除孼寰瀛澈。民歡慶、華夏共繁榮,千秋屹。
65、《滿江紅、台灣光復日感懷》* 蔡瑞義:「駭浪吞空,風怒卷,千堆飛雪。抬望眼,亂雲崩石,夕陽凝血。阿里山頭鼙鼓震,延平祠外簫聲咽。風雨驟、孤島罩烏雲,金甌缺。
       驅夷虜,揮斧鉞。民奮起,旗高揭。撫殘碑斷壁,壯懷難滅。濁浪豈沉填海志,忠魂不改補天裂。看神州、赤幟耀蒼穹,東風烈。」
66、《水調歌頭·賀台灣光復八十週年》* 周丹丹(臺北):「八秩滄桑逝,海峽漾晴川。昔時霾散,今日鄉梓慶歸旋。兩岸同根同脈,萬裡牽情牽念,風雨共擔肩。歲月難磨去,此節固如磐。
承先志,興偉業,譜新篇。同心勠力,何懼嶺橫與途艱。且看春潮奔湧,更待團圓嘉日,把酒賀安瀾。華夏山河秀,攜手共長天。」
66、《台灣光復八十週年感賦》* 杜振醉(香港):「甲午風雲暗九州,  馬關訂約國蒙羞。台灣分割金甌缺,倭寇橫行華裔憂。戰火復燃蠻啓釁,醒獅怒吼誓同仇。八年浴血驅頑敵,寳島重光霧靄收。」
陸炳文就詩歌佐粥・光復八十雅集小結:是次「臺灣光復八十周年」全球和詩共創輝煌雅集,由我在臺灣倡議主領,海內外詩人共襄盛舉,應和詩作合得六十六首,寓意六六大順,好運連連、一切順遂。此舉不僅追念民族光復之艱辛歷程,亦期以文會友、以詩明志,延續中華詩教傳揚。
下走素來力倡「以詩歌佐粥」,寓意以藝文滋養人心、以詩意溫潤生活,使粥會雅集成為文化再啟蒙的象徵。八十年風雲轉瞬,山河重光在望;詩人以筆為旗,以詞為證,頌民族氣節,續文化命脈。六十六首全球和詩順遂,斯集既為紀念重光八十,亦為發願——願光復精神長照天地,詩心不老,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