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兩岸婚同俗 于右任青年時期就愛上茶粥這一味

兩岸婚同俗 于右任青年時期就愛上茶粥這一味

更新时间:2019-04-09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兩岸婚同俗 于右任青年時期就愛上茶粥這一味


[粥會新聞中心4月9日臺北訊]今天4月9號,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重讀了他在2005年編印發行的、《明天的粥會:粥集在台五十周年紀念專輯》中之<細說前塵:粥會大事述略>1957年4月條載:「李石曾(臺北粥會第二任會長)將集文運動具體化,成立中國集文會,發動收集文藝、文獻、墨蹟,由收藏者自行整理、提注、保存,並參加展覽,---希望由一身之愛好,推及家、國以至全世界,沈映冬(臺北粥會首任總幹事)被委以總幹事,提調一切」。

作為集文運動傳承人的陸博士,今日翻出沈映冬與于右任,茶餘粥後拍攝的合影舊照,回想當年沈老一再囑咐:「務望因此引起社會人士對此之興趣,形成中國國際文化合作的行動」。言猶在耳,如今卻已事隔62載,未辱使命,勉為其難足堪告慰。適值粥會名賢于右任先生140歲誕辰日將屆,特此提前3天緬懷生平事略,以資紀念,謹擇其犖犖大者有如,自傳體裁著作《手書我的青年時期:于右任書法珍墨》(臺灣商務印書館岀版)中所載:

「1898年,陝西遭旱災,時任陝西學使的沈淇泉(沈鈞儒之叔)設法,從東南各省募集了一筆款子,購回了一批糧食,在三原縣城辦救災粥廠,派尚在宏道書院上學的于右任,二十歲就出任粥廠廠長,恆以賑濟災民為職志。他首次為民操勞,分外忙碌,糧食加工、粥廠的財務管理、捨飯時秩序維持,件件事必躬親,盡心盡職地去做,夜以繼日地忙碌,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人累瘦了,眼熬紅了,累得生了一場病。粥廠直辦到第二年麥子將熟,年輕的于右任有了一年寶貴的經歷」。

陸炳文在此還講了一段小插曲,是從陝西籍前國民大會代表趙作棟那裡聽來的,話說青年時期的于右老,已開始愛上茶粥這一味,源自結識夫人高仲林。他奮勇努力,舀粥派粥,捨己為人,好心終於有好報,不久得以結識一名來做義工、幫忙施粥的年輕姑娘,裹過小腳卻沒上過學,于高二人有的是情投意合,但並沒有關中這邊提親,講究茶葉在內的四樣禮,高氏安分守己又安貧守道,就這樣嫁到了三原于府,婚房位於縣城西關斗口巷5號,即今之三原于右任故居,每天三頓飯都喝小米粥,不改其志其樂在此生活,斷斷續續有過25個年頭。

嗣後于右任因寫詩,得罪了當道的慈禧,全家只得南下逃亡,從此便開始了居無定所的人生,髮妻仍堅守陝西數十年到終老,寓居所門牌是西安書院門52號,即今之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其間右老曾故意散開辮子攝像,一張披頭散髮的舊照以明心志,背景正是自己所寫的一付對子:「換太平以頸血,愛髮妻如自由」。抒胸臆家國情懷,文句已可見一斑。

再者,于右任愛粥之外,平素亦嗜茶如命,数十年如一日不可或缺,習惯則緣起於1921年7月間。據側身于右老贴近觀察數十年的沈映冬,生前鄭重其事告訴過集文運動傳人陸炳文:右老那時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率部抗擊北洋軍閥,辛苦奔波於渭北各地,冒著酷暑來到涇陽防區,茶商們素和于先生交好,為支援革命軍事需要,為靖國軍捐錢也捐糧,以涇陽茶行捐輸最多。于右任感動地說:

「茯磚茶600多年來,一直是官方調控“ 茶馬交易 ”,官方稱其為“安邊茶 ”。而今又大力支持革命軍,堪稱“安國茶”也」。遂當場揮毫潑墨,書寫北宋詩人黃庭堅《戲答》詩句,作成條幅謝贈茶商鄧鑑堂,粥賢選這首詩,箇中理由有三:一說、茯茶功效大;二訴、鄉情永久長;三道、茶粥一味禪。

從茶粥一味締結良緣,到當年于高兩府聯姻,久為海峽兩岸“婚同俗”,老早就下了個註腳,也作了個良好示範,親身見證了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若要套用現在的詞彙來講,亦即替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社會融合一統找到新證據。北京粥友寶世華今同感,最愛的這一味茶與粥道,為此一動人故事而造句:「紀念右任不息嘔心統一,追隨粥道長流奉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