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東方鶴:無我之我方為大我 小我有情景 大我有境界

東方鶴:無我之我方為大我 小我有情景 大我有境界

更新时间:2018-10-05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東方鶴:無我之我方為大我 小我有情景 大我有境界


[粥會新聞中心10月5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天10月5號對記者說,「61年前的今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是人類成功發射之首次,也為人類進入太空的里程碑,從此亦可自外太空,換個角度觀察地球,易地而處的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成為可能且很有必要。我記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張京育,在過去便認為,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至今,一直跌跌撞撞,最近更是沒有外患情況下,仍然起起伏伏,問題就出在自己,島內朝野及兩岸之間。他曾說,“融入中華文化包容的觀點,還是需要換位思考,而不要單方面地考慮利益;如此一來大陸和臺灣,才能像兄弟一樣互助,給予海峽對面的兄弟,更多的實質幫助,如就加強各領域合作,兩岸尋親互助、司法互助等方面,這些不一定馬上見效,但只要做就會累積成效”」。

陸委會前主委、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共識>期刊發行人、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名譽總會長蘇起博士,4日於臺北永福樓宴請該總會會務幹部,榮譽總會長張京育、陸炳文出席。晚宴席間,陸總會長炳文提到張前主委之<互助共識>,乃人類社會賴以生存最根本的概念和行為,當即獲得座眾共鳴大表認同。王應傑、蘇進強、唐彥博、魏昇煌、張永山、彭榮宗、黃嘉明、張再興等20餘人在場。粥文化融傳媒,又用<互助共識乃人類社會賴以生存最根本的概念和行為>標題,同日為文加以報導廣為宣傳。

接著陸博士引申觸類表示:「單就蘊含禪意來說,茶粥一味,不必多加解釋,諸君都瞭解其中的道理;若針對陸氏先祖而言,茶粥一家,則有必要補充說明,其不同凡響之涵義。先講唐代茶聖、陸羽(鴻漸)所寫《茶經》一書,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在歷史上也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宮廷和社會各個階層,甚至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各種領域。

「至於南宋粥神、陸游(放翁)曾作《食粥》一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又極力推薦粥食養生,認為常吃能延年益壽,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我當初創辦這種啜粥形式時,目的之一也是想推崇“世人交友,崇尚平和,推廣互相禮讓、平等”的理念,結合茶粥一家,自成有你無我,體現天下為公理想。

「我何其有幸生逢其時,作為光宗耀祖陸家後人,因緣際會兼祧陸羽茶、陸游粥二事遺緒,更把<無我茶會.有你粥會>推廣,等量齊觀,相容並蓄,發展成為一自我訓練互助合作,達成“我為人人”之溝通平臺,由此和平的一杯茶,可以從無我的心中呈現。1981年,中華茶藝協會適時成立,臺灣才出現第一個茶文化團體,間接還催促<無我茶會>,於1990年在臺灣誕生,立即引起日韓一起跟進,後來引進到了中國大陸,從而深受東北亞茶人喜愛,此一旨在“不分你我,不分長幼、尊卑”的茶會活動。

「1985年,我再披露《粥會一甲子》,於<中央日報>生活情趣專欄,鼓吹在文化人文雅集之外,另辟一條培訓大家參與、“人人為我”之人際關係,因粥與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很容易心中有你而和諧,別開生面的<有你粥會>,遂在臺北應運而生。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遠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中華民族自始就愛好和平,不是沒有原因,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於粥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穀為粥、初教民做糜之謂」。

說到<有你粥會>與<無我茶會>異同,粥翁亦茶佬陸炳文,接著權威性發言指出:「兩者具備三同及五異其趣。三同:1、同被我改編成訓練課程,適用人群關係的溝通上,兩者旨趣均經我設定在“互助”,藉著彼此角色交換之易位,自然養成設身處地之同理心,懂得有與無循環不息之真義。2、兩個活動條幅,即<有你粥會>同<無我茶會>,都由我請粥會名賢郎靜山題寫。3、我粥會會歌、和無我茶會歌,先後皆岀自粥賢李中和作曲,譜寫出曼妙的空穀傳聲,似有若無的空中跳動音符。

「其次言及五異:1、粥會在室內圍坐圓桌進行,茶會則於室外席地而座實施。2、前者參加人數在10人左右為宜,有別于後者完全不設限。3、粥會所需清粥、小菜、餐具由培訓單位提供,茶會個人化裝備,諸如茶葉、簡便茶具、與泡茶熱水,規定要自備全套。4、參與有你粥會,總希望從中品味,清清淡淡的白粥,重又回歸於無,歸於無之境界,“有”“你”之垂愛、關注、服務示範作用,引領座眾身歷其境學習“有”,以資效法“有你”真好的美德;投入無我茶會,則以“無”為思想,它的“無我”精義,本質上並非無為,不同于宗教義理,而是指“我”體悟,深知“無”之真諦,似“無”若“有”,進一步追求“有”進步的意思。5、有你粥會提醒重視“有”的含義,追求無中生有的“有”,而非空空如也的“無”;然無我茶會著眼點放在“無”字,不是空無一物的“無”,卻是“有”了以後的“無”」。

據瞭解,<有你粥會>進行的方式,規劃為:座眾圍桌而坐,面對幾盤小菜,每人一隻空碗,別人的粥,由我來盛,同樣約定俗成,我的粥有你裝,你我左顧右盼,正好左右逢源;彼此負責服務大家,就是自己不能為己,以彰顯為人服務美德,更突岀人人為我德行。另悉,實施<無我茶會>的形式,重點是:大家自由就座,席地圍成一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如果約定,每人共泡4道、每道分注4杯,其中第一、三道,奉給左鄰三位茶友、及自己試喝,第二、四道改以紙杯,分享圍觀之觀眾,尤其表現我為人人風度。

陸博士末了作總結,「不論<無我茶會>,抑或<有你粥會>,核心價值俱在“互助”,亦正是互相幫助共識,相互認同和相互依存,此乃人類社會賴以生存,最根本的概念和行為之一。從傳說裡草萊時期開始,中華民族共同始祖黃帝,已有和諧社會雛型觀之,人們就過著群體生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種互助的生活型態,使個人產生了對群體的認同感;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又進步到使人與人之間,必須構成這種以積極的、互動關係良好為經緯,互助合作之社會支援網路,於是便產生了相互依存感,生物互助並存論基礎、以及人類互助合作理論。

「我臺北粥會第二任會長李石曾,早歲就研讀克魯泡特金《互助論》,著有心得而力倡互助學說,我承乏茶粥一家二事務後,身體力行並且貫徹實踐之,於是合辦<有你粥會.無我茶會>,迄今過去了整整33個年頭,還一直沿襲這種自我演練,使得朋友圈內有志一同者,樂從社會生活與工作中,深刻體會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亙古不變而愈益偉大的互助價值觀念」。

今晨早讀朋友圈內資訊,拜讀了東方鶴粥友迴響,應對中不無啟示金言出。你:無我之我,方為大我;小我有情景,大我有境界。我:有你之你,始可由你;有你無牽掛,由你無罣礙。這是你我之間,互助的最小公倍數,競合的最大公約數;依存發展的最低要求,相處共榮的最高陳意。人與人間相處自當如此,人與自然間共處亦復如此,兩岸同胞共存向榮尤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