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氏族如何形成多元化发展 * 陆炳文
对台湾而言,民族大迁徙实有5+1次;大陆移民来台,绝大多数经由水路,从闽南漳泉、同安而金门、澎湖,甚至有直接渡过黑水沟,在本岛西部沿岸抢滩登陆。早期这些移民,有随郑成功军队来屯垦的,有叔侄父子兄弟跟进,自行招募结伴同来,垦殖于斯、生活于斯。所以,当年入垦群聚的先民,立业成家模式,生存发展轨迹,就地理位置来说,是先南后北,先西后东部,先平地后山林;然以行业别来说,则为先农林渔牧、后商工百业。
本地有谓:「唐山过台湾」、「五百年前是一家」,可见《台湾开发史》,虽然简称《台湾史》,但终归属于国族发展史中的重要篇章,顶多可称之为“美哉中华外一章”,专写一个弧悬于中国大陆之外,美丽宝岛的史诗,如此而己。
史载,台湾久为我国版图,乃中华民族所居之海角一隅,亦为中华文化敷施之所及;尤自清康熙统一台员,自领台到设省,经历210年,一度是内地人向往的移居地。连横的《台湾通史》自序:「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植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其功伟矣」。
台岛先民最伟大的功绩,就是把中华古老文明播迁过来,把氏族河洛文化孳养下来;其间虽有短时期遭到荷兰、西班牙人入侵,又曾被日本人窃据了50年,三番两次蹂躏之下,不成文化沙漠,也像文明废墟。及至对日抗战胜利,光复了台澎,收复了故土,再经全体居民惨淡经之营之,早巳将这里建设成孙中山心目中的“三民主义模范省”,不但复兴了中华固有文化,更加灌注入了新元素,正全面朝多元化发展,而赋予台湾氏族文化新生命。
台湾自形成多元化发展后,对国族、对个人,均产生极大影响,且广及文化、政治、社会的各个层面,必然也有了正反两面结果,可是在大体上,仍然是正大于反,优胜于劣。兹举其荦荦大者3点,略述如下:
第一、包容共存:台湾从一开始,先有原住民族、与汉族的先来后到冲突,接踵而来有同为汉族的闽南人、与客家人争地,同为闽南人的漳泉移民械斗,同为泉州人的陈姓内閧,争端不一而足,事件层出不穷。所幸后来都包容了,都没事了,都和平共存了,其最大原因,本人叫它做“高密度姓”之发挥作用,表现在遍布各地众多密集的各姓祠堂,以及宗长制家法规矩严密的行为约束力。
第二、融合共生:台湾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也是多灾多难,先是日人带来的“皇民化”,后有光复初年的“全面汉化”,到近10余年“本(在)地化”、“去中国化”,一波三折。终因最初的“高压统治”不成功,最后的“高度民主”走偏锋,成了“过度民主”为时并不久,才在国民党重新拿回中央执政权的3年前开始,逐渐挽回颓势,让岛上人民得以逐步融合共生。
第三、和谐共荣:其实,本地所指台湾人、外省人、新移民(含大陆、东南亚国家、及其它),为数也堪比拟古代唐尧时的“九族”。《尚书》所载帝尧的「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其治国平天下工夫,亦是由氏族社会家族入手,逐渐扩充到百姓,使到万邦协和,黎民于变时雍,岂不是目前台湾地区居民和谐共荣的好榜样吗?我就强烈主张,为政者一定要回归到“高睦族姓”治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