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河洛姓氏如何传衍到台湾生存 * 陆炳文

河洛姓氏如何传衍到台湾生存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1-02-13 来源: 发布:陸炳文 浏览:

稽查历来史乘发现,早期中原氏族大举南迁活动,前后共有5次,此即西晋末叶的五胡乱华移民潮,唐朝初年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唐末闽王的王审知王潮三兄弟入闽,北宋末叶的避金人,以及南宋末叶的避元兵。这5次举家南迁的河洛各氏族,中继站固然以闽、粤两地居多,但部分人最终目的地都汇聚到海隅的台湾;此一播迁路线其所反映的事实,是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密可分,而非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所以,连横著台湾通史,风俗志》云:「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

翻开《台湾百大姓源流》一书来查核,随着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诸姓中,计有陈、张、李、王、吴、蔡、许等40个姓后裔,先后播迁屯垦台湾。另随王潮入闽的诸姓中,也有12个姓后裔,先后入垦台湾定居。这表示此后的台湾人,泛指闽南人和客家人,汉姓数量己从四、五十个起跳。再者,有称其中闽南人为“福佬人”或“河洛人”,虽说其来有自,本人却不以为然,“福佬人”一如“半山仔”有不敬的成分在内;若说“河洛人”就是闽南人也不完全精确,实际上客家人同有来自中原河洛一带的。

至少巳知台湾有60个姓氏的客家族谱,明载「秦汉以降,聚族于河南光州」字样。客家姓氏绝大多数根在中原,源于信阳的安、黄、赖、孙、潘、廖,在客家姓氏中排名在前者,还有一些光州固始郡望姓氏,如陈、林、王、郑等诸氏。

1949年,中国大陆易手前,随国民党和蒋介石渡台的200万各省人士,当时包括闽、粤在内的35个省市,这一大批逃难的人,多半身无分文,更没有家当,可是都顶着中国人自己的姓氏,过来谋生路,并传宗接代,一时使台湾居民含本省人和外省人,初期姓量从不到200个,激增至近800姓。

人会繁衍生存,自然人多就会势众。人姓也会生养,必然有方就会有增无减。在台汉人姓氏衍生方式很多,最多的3种途径,分别为:同姓群聚、同乡群聚、和同业群聚。其一、同姓群聚,凡携家带眷或父子兄弟同行来台者,聚族入垦或定居之处,每植以族姓之名,清季台湾多有冠姓地名,如:陈厝、陈坑、林厝、和田寮,寓有宗亲团结之用意;其二、同乡群聚,凡来自同籍贯的的移民聚居之处,每植以故乡之名,本省旧时冠籍地名不少,中南部尤其多,如:泉州厝庄、樟浦寮庄、兴化店庄、和南安老,流露出怀念唐山故土之感情;其三、同业群聚,凡从事同一行业的,对初来乍到的,不论同姓同乡与否,也会群聚,相互照应,有饭大家吃,团结力量大,这种生态到处可见,这种效应愈多愈好。

上述前两种所谓冠姓冠籍的地名,台湾迄今仍可在乡间见到;老实说,此与大陆从前许多地名,冠上姓氏情况正复相同,中间似乎能发见许多地名实大有来头,隐约也可见老祖宗一向崇尚和平、和谐大有关连。

河南光州固始陈元光将军,在唐朝率领78个姓的府兵出征福建,并建漳州府,为国开疆拓土,后人尊其为开闽英雄、或开漳圣王,如今在闽台姓陈的人众多不说,陈将军庙的俗信更是多到数不胜数。个中人因处世之道在容其异、融其偏、和其光,用现代的话讲,正是包容、融合、和谐,因而被奉作固始慈主,进而陈氏亦壮大成为闽粤台第一大姓。

所谓《姓氏学》简称《姓学》,是1门研究人们姓氏起源、和意义;姓史发展、和兴替;地理分布、和聚落;族姓昭穆、和辈序;谱谍体例、和编修;宗祠沿革、和规制;祖先庐墓、和祭祀;历史名人、和遗迹;血统证明、和遗传等的专门学科,属于《民俗学》的范畴。本人涉猎《姓学》其中,少说巳有30年光景,在台湾素有《姓专家》雅号,稍具研发成果,而谈【姓】大开久矣,曾发表于报章杂志栏目上文逾百万字,披露在电视广播节目中影音也破百集,深知《姓氏学》要与时俱进,就必湏将:宗亲组织、和联宗;国族和谐、和团结,这两个新增篇章加入研讨,始能蔚为风气,然后蔚为国用。

时人多将《姓氏学》与《姓名学》混为一谈,其实一字之差,两者差异性颇大,一样冷僻到是相同。东方人对此学问,钻研既久且深,尤以汉、和两大民族为最,日本学者还把东洋特有的家纹-宗系识别标志,附加上去列为通俗课题,一并探讨其凝聚团结力的效用,这一点是我们所没有而值得仿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