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在充滿德國風情的青島 還能看到民國人物留痕

在充滿德國風情的青島 還能看到民國人物留痕

更新时间:2017-07-12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在充滿德國風情的青島 還能看到民國人物留痕


[粥會新聞中心7月11日威海訊]今天7月11日,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海峽兩岸同走一帶一路協會理事長陸炳文,偕同全球粥會副總會長、中華民國國畫學會理事長唐健風,全球粥會世界總會副秘書長董峰等一行7人,隨著“兩岸同行中山路、一心同圓中國夢” 腳步,走到處處充滿德國風情的青島,還能目睹民國人物留痕的兩個地方,體察新中國建政這將近70年來,殖民地收回前後不同與相同之處。


今日上午陸總會長一行人,在戰略合作夥伴博力•康博爾人員的引導下,先後參觀了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及八大關風景區花石樓等兩處勝跡,均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陸炳文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只有國家強大,才知道民族統一的重要;只有文化復興,才知道文明昌盛的可貴。

眾所皆知,過去100多年來的中國積弱,人民過的生活是殖民地、甚至是次殖民地待遇,以往這幾處西方建築物裡所住的人,不是列強的駐軍,就是外國的政要,中國人切莫入,久成奇恥大辱,今已完全變易,正可揚眉吐氣。列強瓜分中國,1914年是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1919年則為關鍵時刻,以收回青島主權爲導火線,全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分水嶺。

據瞭解當1897年冬季,德國入侵者踏上青島這片土地時,也許還懷著永久占領的春夢,於是在此後的十餘年裡,他們抱持長期投資心態,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打造出了一座青島要塞,自詡為遠東最牢固的軍事堡壘,試圖安置眾多的駐防士兵,德國人從1899年開始,相繼建成了伊爾提斯、俾斯麥和毛奇三座大型軍營。

陸總會長參觀的那棟德國新哥德式建築,如今歸屬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樓,最初起造與變更使用的時間,無巧不巧跟粥集文會、及其前身世界社不謀而合。1906年,俾斯麥軍營建成,同年,世界社在歐陸成立;1924年起,此樓揚棄武裝,改從事於文教,先後作為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校舍,同年,世界社亦由宣傳革命機構,轉型為近代文化人士雅集粥會。

另悉,青島花石樓,別稱滑石樓,又叫做蔣介石公館,座落在八大關黃海路18號,主樓背靠八大關,面臨第二海水浴場,融合了歐洲各大建築流派,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具哥特式建築特色,誠為城堡式建物的典範,是一幢珍貴的建築藝術品,也是著名的歷史建物,風景獨特,環境優美;始建於1930年代初,由一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人,所修建的這座海濱別墅,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左右,外牆使用花崗岩石砌築,塔樓頂部為雉堞式女兒牆,造型突出,十分別致。

大陸易手前,軍統局負責人戴笠、及當時電影紅星白光等名人來青島時,皆曾在此地住過。大陸易手後,花石樓成為接待中外貴賓的館舍,党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陳毅等都在這裡下榻,也與影視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部大陸知名電影,均以此樓取景拍攝殺青。

陸炳文返回威海基地,再次對記者強調:今天所見,青島頗具特色的著名建築群,或者在海洋大學的校園裡,抑或是八大關風景區內,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它們舊址,背後潛藏民族興替的故事,往事不堪回首,同樣依稀可以看穿它們的斑駁,留痕深處民國人物的影像,模糊不清難辨。撫今追昔,唯有把握現實,才最真實;撫躬自問,是否保持惜福,才最幸福?